牧鱼耕海深海远航 荣成转型加快建成“海上粮仓”

17.08.2015  22:40

荣成“海上牧场”近景

      有句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怎么办?山东荣成牧鱼耕海,探海远航,加快调整,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渔业产值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

  作为天生拥有资源红利的城市,荣成渔业经济长期“一业独大”。“民间有句顺口溜:‘一条小舢板,一个老船长,出海兜一圈,归来鱼满仓’。荣成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公里,沿海30米等深线可养殖水面达200万亩。”荣成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洪晓介绍说,“捕捞+出售”的简单链条,加上捕捞能力无序扩张,使近海渔业资源越来越少。荣成人意识到,资源总会用尽,必须跳出低端竞争,才能占领发展高地。

  针对海洋资源日益衰退的情况,荣成猎鲜远洋、牧渔近海,坚持生态养殖与远洋捕捞“两条腿”走路。养殖环节,重点推动传统养殖向立体养殖、名优养殖转型,组建了现代海水养殖等3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海胆、对虾等30多个名优新品种,推广“浅海多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发展健康生态名优养殖20多万亩,建立农业部及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6个,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19个,全市养殖产量达到71.6万吨,亩均增值5000多元。捕捞环节,推动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转型,出台了鼓励远洋渔业资源回运的政策,引导渔业企业建造远洋渔船、建设海外基地,走出去竞争国际渔业资源。

  “荣成市远洋船队目前开辟进入的作业区域已遍布全球主要渔场。”该市海洋渔业局负责同志介绍,全市现有斐济、斯里兰卡、尼日利亚、所罗门群岛4处远洋渔业基地,具备农业部远洋渔业资格认证企业16家,专业远洋渔船292艘,占全国的10%。去年,全市远洋捕捞产量16.9万吨,其中回运12.2万吨,占比达到72%,基本实现捕捞、运输、加工全产业链增值。

  向海而立,创新驱动,荣成确立了海洋生物食品产业的支柱地位,致力高端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自2009年起,荣成连续举办七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10项,威海市级以上创新平台70多个。在科技支撑下,海产品从吃整鱼整虾发展到“吃细胞”——海洋生物提取物的精深加工颇具规模。目前,在海洋功能食品、保健品等领域,荣成每年研发新产品300多个,平均增值5至10倍。

  品牌化是荣成渔业的发展方向,全市目前拥有103个省级以上商标和名牌产品。在稳定实体经营的同时,积极实施“互联网+现代渔业”战略,筹建了科创中心电子商务基地、海洋食品电子商务基地等项目,引进30多家海洋食品电商服务企业,打造蓝色海洋电商平台。

  已有80多家生产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今年上半年电商交易额完成1.92亿元。

  建设“海上粮仓”,不可竭泽而渔。从“煮腌晒”简单加工,到海洋食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名牌、上物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齐头并进,荣成渔业经济实现了全产业链提升。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