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守护圣地 遵义会址46年“火灾零事故”
天津消防网讯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消防支队铸警魂、强队建,通过典型培树、政治教员网络授课、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战训业务大讲堂,以及强力推进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多彩警营文化建设等措施,在红色故里遵义锻造出了一支技能过硬、爱民护民、无畏艰险的红色消防铁军。
目前,遵义市消防支队下辖15个大队,20个执勤中队。在贵州省消防总队和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义市消防支队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官兵,在机遇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实干中见成效,铲冰雪、斗水害、战火魔,在各类应急抢险救援战斗中反应迅速,全力救援,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仅2015年,截止12月10日,支队接处警总量1309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抢救被困人员835人,疏散群众14288人,抢救财产价值1.2697亿元。成功处置了“1·04”遵赤高速山体滑坡、“6·14”建筑坍塌、“8·16”山洪救援等一大批急难险重任务。全年,3个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1名战士荣立二等功,50余人荣立个人三等功。
火灾形势连续多年保持高度稳定,火灾事故、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各项指数大幅下降。受到了前来视察的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及省委、市委、总队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81年前,一面题有“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旗帜,插在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一幢砖木两层红色小楼上——这里就是闻名中外的遵义会议会址。
46年前,一面题有“接力长征,守护圣地,奉献人民”的消防旗帜,插在会址附近的一所极其普通的警营内——这里就是遵义市消防支队会址中队。
会址消防中队坐落在遵义会议会址左侧的一个小巷道里,因为地域的局限,中队的营区只有巴掌大小,不到半个篮球场大的训练场,水袋铺不开,肩梯转不动,战士就把训练器具都搬到红军山去。
没有标准消防训练塔,就在办公楼爬上吊下!这幢六层楼房,既是办公楼、宿舍楼,也是训练楼、实战楼。训练时,每一个官兵都身负17公斤重的装备,每天上上下下十几趟,两百级阶梯被踏出了上千个凹凸起伏的小坑,就像电影中的少林寺练功房一样。
战士们训练刻苦,为的是关键时刻不掉链,进火场、斗火魔。业务技能好,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同时,主动防御、绝缘火患,会址中队官兵同样也做到了。
遵义会址周围居民楼比邻而立,商业街市人来人往。任何一处住宅、任何一家商业门市失火,都会触动全国人民的神经。
每天,在会址等红色旧址群,都会有三个明亮的橙色身影排成一列,在各处巡查。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都穿着全套抢险救援服;不论晴天下雨,他们都会对所有重点部位进行无缝隙检查;人多拥挤,他们不嫌麻烦;游人稀少,他们也毫不放松。他们每天都换线路,今天先巡会址,明天就先巡红军街,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因习惯动作而麻痹大意。除了巡逻,会址中队每个月都会不定期走进学校、社区、街道宣讲消防知识,教群众使用灭火器,教授一些必要的消防灭火逃生知识。
46年来,会址和陈列馆没有发生一起火灾。46年火灾“零事故”,对这样一个位于市中心且每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的景点来说,算得上一个奇迹。
“别说是会址失火,就算是会址对面的商铺失火,也不行”,“会址就像我们捧在手心里的宝,一天不巡上几遍就睡不踏实”,“只要会址平安,我们每天睁着眼睡觉都行”……这是会址中队官兵发自肺腑的感言,也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责任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