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述评
13.01.2015 14:00
本文来源: 总工会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5-01-13
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尺,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刻度。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强力推进,走上“快车道”。
相关各项改革措施紧锣密鼓出台、扎实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解决一批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感受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遵循司法规律和从国情出发相结合,制度创新紧紧牵住改革“牛鼻子”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努力目标和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盼。
如何破除司法地方化藩篱?如何破解司法行政化难题?……“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是4项相互关联、“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任务。按照重大改革事项先行试点的要求,中央政法委会同中央部门和有关地方党委,研究提出《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框架意见和4项重大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之路。
制度创新契合了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2014年下半年,吉林、湖北、广东、海南、青海和贵州等6省结合本地实际,全面启动司改试点。率先在全国试点的上海司法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完善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基层法院检察院经费统一管理等制度。
对改革涉及的制度性问题和关键性环节,如法官员额、法官的选任标准和条件、选任程序、职业保障以及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等,在试点工作启动前和实施过程中,把政策道理向广大司法人员说明白,努力使大家理解、拥护、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凝聚起推进改革的正能量。
为有效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监督指导全国法院工作职能,维护司法公正,方便当事人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在沈阳、深圳设立巡回法庭。
截至去年底,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均已正式挂牌成立。这将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质效,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释放和激发社会创造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
下深水区啃硬骨头,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朝着公平正义目标砥砺前行
过去一年,已有的改革继续深入推进、措施更加细化。涉法涉诉信访一直是个“老大难”。对于“信访不信法”痼疾,在2013年涉法涉诉改革基础上,中央政法委一揽子出台了涉法涉诉信访事宜依法导入法律程序工作机制、信访执法错误纠正和瑕疵补正机制、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3个指导性文件。
冤假错案是司法痼疾。在中央政法委出台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制定改革措施防范冤假错案,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下发贯彻落实通知,建立了督促落实机制。
公安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创新人口管理,研究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2014年11月17日,国务院部署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减刑、假释本是激励入狱者“重新做人”的制度设计,但实践中有时异化为刑罚执行腐败的“后门”。2014年初,中央政法委出台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防治司法腐败的改革措施,中央政法各单位也分别发出实施办法并开展专项治理。
司法公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去年1月1日起,全国3000多家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接受公众监督。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开与查询平台、执行案件信息公开平台等陆续建立开通。检察机关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决定书等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案件信息公开系统也已于去年9月面向社会开放。
本文来源: 总工会
13.01.2015 14:00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