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度融合 用智能技术提升群众医疗服务感受
儿童医院今年5月份上线智慧门诊后,日均门诊窗口挂号总人次下降90%,门诊就诊时间明显缩短,患者从挂号到医生接诊的等侯时间由以前的平均60-70分钟下降到30分钟以内,从医生开具处方到缴费完成平均用时由10余分钟下降到4-5分钟,门诊各个区域排队现象明显减少……天津以持续提升群众就医感受为切入点,改善医疗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诊疗能力,全面推动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努力提升群众医疗服务感受。
预约挂号使儿童医院门诊大厅客流骤减
“以前孩子发烧来看病,至少要来三个家长,一个人抱孩子,一个人在人山人海的挂号窗口排队,另一个人再帮衬着忙活点其他的事情,大厅里、楼道里人都特别多,而且一来就得大半天。”王女士说,“现在推行预约挂号后感觉医院整体人都少了很多,按照预约的时间来看病,基本一个小时就能回家了。”
天津市启动智慧门诊建设以来,明确提出预约挂号、多功能自助服务、多种支付方式、智能导诊、候诊叫号、智能发药、信息推送等功能建设要求。截至目前,全市43家三级医疗机构中已有38家基本完成智慧门诊建设并上线运行,能够提供多渠道预约诊疗、自助机挂号结算、自助打印影像胶片、手机在线缴费、智能分药、信息推送等便民惠民服务,应用效果持续优化,实现诊疗效率和患者就医感受“双提升”的建设目标。
检查检验等候时间缩短
相比较以前到医院看病排队挂号半天时间,看病五分钟的情况,“互联网+智慧门诊”,切实让市民就医更便捷。市民网上预约挂号,按照预约时间前来就诊,既减缓了医院的患者等候压力,也让患者的等候时间从以小时计算缩短到以分钟计算。
津云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38家医院全部提供分时段预约挂号,34家提供复诊预约,预约挂号比例占到全部门诊人次31%,通过手机、自助设备预约比例增长近23%;缴费方面,已有35家可提供3种以上缴费方式,全部支持移动结算,移动结算比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5%;自助设备应用方面,实现门诊、急诊、检验检查区域全覆盖,全部提供自助打印功能,28家可打印影像胶片;另外,有28家医院可提供三种以上信息推送服务,19家医院应用智能发药机。
智慧医疗将实现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并通过互联网、远程、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天津市卫生计生委积极推动区域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初步实现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效果。
目前,通过全市统一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应用,形成了全市动态管理和标准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超过1040万份,实现了全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基本医疗签约式有效管理,确保医保、财政等政策制度的精准落地,2017年已经签约居民390余万人。
社区居民李福新大爷自从签约了家庭医生,他平时有个头疼脑热都会给签约的医生打电话咨询,就像请了一位“私人医生”。取药的话李大爷也会提前联系好,社区医生确定医院有药,他才会去取。李福新说:“我有糖尿病,需要定期取药,以前都要去大医院排队,取个药得半天,现在家门口就取了,来回不用半小时,特别方便。”
借助基层公共卫生和家医服务平台的全市覆盖,实现了就诊记录和健康档案的数据关联和流转,实现让“数据多跑路”。2018年1-5月,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阅健康档案及居民就诊记录近690万人次,为居民全流程健康管理、分级诊疗数据共享提供支撑。
“互联网+区域医疗”服务真正让各区百姓在就医时少跑腿。武清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向群众提供预约挂号、智能导诊、打印检查检验报告、跨院打印影像类胶片、微信、支付宝、手机掌上缴费、健康宣传、健康档案查询、满意度评价等智能服务。河北区视频会诊系统统计数字显示,近三年共会诊155期,服务患者1400余人次,2018年1-5月区域影像中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发报告5280张,区域检验中心化验基层医疗机构血液标本55376人份。
目前,天津市医疗机构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更有保障、更多样化的服务,“互联网+新型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发展都在积极推进中。
天津市将继续全面深化“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为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