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化集团2014年改革发展十件大事
一、全面完成做实集团工作。渤海化工集团按市国资委批复的做实集团公司方案,构建了母公司1户,子公司22户,子子公司52户的母子公司架构:将集团母公司改制为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增资到70亿元;对所属12户企业进行了改制,调整股权16宗,对12户企业增资,理顺了股权关系。实施了财务账务调整,集团公司及各级公司权益的归集,为提升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二、渤化永利实施股份制改造及所属企业的整合。集团实施了4.14亿元债转股,将天津碱厂整体变更为天津渤化永利股份公司,注册资本由4.584亿元增资到30亿元,同时对所属55户多经三产企业进行了整合,初步解决了管理链长、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为百年永利新的腾飞奠定基础。
三、国际轮胎完成股改增资。在实施6项股权调整,股东由4家整合为2家的基础上,集团将天津国际联合轮胎橡胶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天津国际联合轮胎橡胶股份公司,注册资本由31865万元调增至62820万元,进一步夯实了企业资产,同时健全了公司议事规则,规范企业组织结构和流程,为项目建设的融资和IPO上市奠定基础。
四、一批劣势低效企业实现退出。渤化集团完成了42户企业的工商注销, 2户企业的破产立案;确认40户列入符合低效企业享受政策范围,涉及资产总额7.5亿元,债务总额6.9亿元,职工818人。优化了资产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结构,为进一步加大优势资产、资本、资源、产品、企业的聚集整合奠定基础。
五、德凯公司完成“新三板”挂牌前期相关工作。已向有关部门申请出具无违规证明和合规经营相关许可证明或文件,中介机构提交了《尽职调查报告》、《公开转让说明书》,为“新三板”挂牌创造了条件。
六、煤化工事业部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效。渤化永利煤化工事业部通过下放管理权限、明确权责,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气化炉生产运行周期2014年比2013年平均延长36天,有效气产量增加3.4亿方,有效气成本下降0.12元/标方,解决了煤气化装置不能稳定高效运行的难题。
七、创新融资方式。集团资本性融资力度加大,渤化永利五年期中期票据首期成功发行,集团骨干企业与租赁公司开展售后回租业务,融资比例继续增加,拓宽了企业非银行融资渠道,改善了债务结构。财务公司为企业贷款、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开立电子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池规模进一步加大。集团与境外多家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内蒙项目融资洽谈,为集团和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八、实施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经营要素预算管理。集团所属11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部纳入了预算考核体系,并在NC平台上进行了试运行,进一步完善了预算编制、预算分解、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的管理信息化。
九、渤化内蒙能源化工综合基地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在科学论证基础上,集团确定了在内蒙鄂尔多斯市选址建设“煤、电、气、化”四位一体能源化工综合基地项目总体方案。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项目可研已上报国家立项审批。渤化内蒙能源化工综合基地建设将对渤化集团进入能源资源领域,实现集团转型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十、国际轮胎公司成功产出第一条试验胎。国际轮胎公司于2014年12月成功产出第一条样胎,标志着历时3年的轮胎项目建设竣工投产。该项目投资18.1亿元,主要建设3万条工程子午胎、6万条农业子午胎、12万条斜交工程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8.9亿元,利润2.42亿元。该项目引进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填补了国内工程胎空白,项目的建成,标志着国际轮胎公司走在了世界工程轮胎行业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