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油田在“8·12”事故后积极开展企业自救
天津北方网讯: “8·12”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中国海油渤海石油管理局部分单位的办公区严重受损。面对事故,渤海石油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地开展企业自救和社会互助,全力参与救援,在为受影响群众、伤员提供最有效援助的同时,保证渤海油田的正常生产。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曹妃甸作业公司,陆地办公功能仅5天便全部恢复,同时迎来下辖油田的日产新高;在海洋工程建造分公司,建造场地的施工从未间断……
据了解,8月19日,在爆炸刚刚结束的一周时间里,渤海油田日产油气当量9.3万吨,较8月12日增长1.55%。可喜数字的背后,是渤海石油发扬海油精神,尽全力降低事故造成的影响,一刻也不耽误迅速开展自救和恢复正常运营。
紧急行动做生命的“护卫队”
在爆炸事故发生仅一刻钟,海洋石油总医院司机任留巍便开着120急救车冲到最前线。此时他的家里也遭到破坏,妻子不停地打来电话,他却顾不上接。当晚,他不停协助医生运送伤员100余人。在爆炸核心区域,他还转运出两名重伤的消防战士,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救治。
同一时刻,海油工程建造公司员工刘光亚从汉沽区域连夜赶来,去救困在爆炸核心区的亲友。然而,面对险情,他小小的车上,塞满亟待送医的伤者。海油发展物流分公司田源也驱车赶到爆炸区临近小区,与同事密切配合,成功救下伤员。
此时,渤海石油公司下辖的海洋石油总医院也已进入一级战备状态,130多名医护人员集结,而救护车早已紧急出动,冲在救援的最前线。事故发生后,海洋石油总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医务人员实时待命,开辟绿色通道,为伤员提供免费治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受影响市民提供最有效的援助。在医院内,来自西藏尼玛县的学员边巴罗杰正跟在主治医师身后,两眼布满血丝,不停检查伤员的病情。其实,边巴罗杰已满3个月的学习期。“我本该快走了,但是我不走了。”他用生硬的汉语说,我要留下救人。
渤海石油管理局下辖的天津分公司、海油发展、海油工程、中海油服、渤海公司等单位的志愿者都自发行动起来,积极开展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
8月15日,事故发生第4天,渤海石油管理局安排下辖的一架直升机加入国家救灾系统,参与事故现场搜救工作。在3公里范围内的高楼上空盘旋,逐渐进入爆炸事故核心区,反复侦查、搜索搜救目标,确认高层建筑物顶部无待救目标后,方才返航。
自查自救企业建设有序推进
滨海新区是渤海油田的重要基地。爆炸事故发生后,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负责油田生产的蓬勃作业公司、曹妃甸作业公司、秦皇岛32—6/渤中作业公司以及部分工程建设项目组办公楼均受到重大冲击,大部分单位的陆地办公点已无法办公。面对险情,渤海石油管理局有条不紊地开展企业自救和社会互助。海油工程等受损单位当夜启动值守人员撤离,设置隔离带禁止人员入内,避免高空坠物等带来二次伤害,并全力开展现场清理、拆除和维修加固工作。
救援的同时,渤海石油发扬海油精神,克服困难,保证渤海油田的正常生产。记者了解到,爆炸事故发生以来,海洋工程建造分公司,建造场地的施工从未间断。办公楼受损严重的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曹妃甸作业公司,陆地办公功能仅5天便全部恢复,同时迎来油田6700立方米的日产新高……
“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同时,我们不等不靠立即启动安全生产的‘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自身特点,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渤南、渤西两作业公司组织下辖的3个陆地终端处理厂对场内化学品存放情况进行排查,强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危险品管理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
记者了解到,由于渤海石油管理局有序应对事故影响,保障油田生产不受影响,目前生产平稳有序。相关负责人表示,渤海石油各单位生产运营总体安全平稳,矿区稳定,事故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