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两项用工政策今年调整
从滨海新区人社局获悉,从2011年到2014年,滨海新区利用两项劳动用工政策撬动人力资源市场,兑现补贴883.2万元。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两项劳动用工政策杠杆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今年滨海新区将对该政策进行调整、修改,使杠杆更加高效。
据了解,滨海新区人社局2011年10月14日出台《关于保障急需技能工人供给专项补贴暂行办法》和《关于开展急需技能工人“订单式”培训实施意见》两项劳动用工政策,以政策杠杆撬动人力资源市场,满足滨海新区企业用工需求。优惠的政策引起人力资源基地、职校、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的高度关注,并因与市局、功能区相关政策可叠加享受而颇受欢迎。4年来通过“订单式”培训和中介招聘、派遣等方式,共向新区输送技能工人4.3万人,享受新区政策补贴2.2万人,兑现补贴883.2万元。
在两项劳动用工补贴实施过程中,为了规范管理补贴的发放,防止冒领、重复申报情况发生,在新区财政局的支持下,新区人社局聘请软件公司开发了《滨海新区劳动用工管理系统》;同时建立劳动用工数据库,目前已录入20116人的真实信息备案。
管理系统除用于查重各培训机构申报补贴的真实性,还能通过新建数据库方便查询参加培训人员的男女比例、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地域来源、工种构成、涉及培训机构和企业数量等情况。
然而,两项劳动用工政策由于补贴额度较低,对举办招聘会的补贴不够明确,兑现流程比较复杂,特别是针对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应急性用工需求,还缺乏必要的简化措施,使政策的撬动作用受到一定影响。另外,由于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原塘沽、汉沽、大港相关部门撤销,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审批环节有所变动。
为此,滨海新区人社局正在对两项劳动用工政策及其操作规程的相关条款进行调整,计划今年一季度联合新区财政局出台新政策。政策的修改主要体现在5方面:一是取消给予功能区资金匹配项目;二是简化、修改补贴审核流程和资金兑现程序,增加应急兑现流程并予以简化;三是明确对举办招聘会的补贴标准;四是调整补贴资金标准,提高补贴额度;五是增加补贴申报要件(员工上岗后的劳动合同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