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举办“非遗”项目申报专题讲座

24.09.2015  10:25

   天津北方网讯: 碧霞元君曾经是汉沽地区渔民们的信仰,汉沽飞镲正是供奉碧霞元君的一项活动。”“我们是宁车沽的,想为我们的法鼓申报‘非遗’。”日前, 滨海新区 文广局文艺处举办了一场“滨海新区第二批‘非遗’项目申报专题知识讲座”,20余位有意向“非遗”申报人和新区各文化馆基层工作者共同聆听了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杨文对“非遗”申报工作的详细讲解,不少申报人对于申报工作、“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有了新想法。“明年是市级、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年,我们将新区的‘非遗’申报提前,把这些工作提前做扎实,能够为它们的后续发展传承争取更大的空间、更多的保障。”区文广局文艺处处长贺淑荣介绍说。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火种

  “被韩国申报的‘火炕’引发了很多争议,很多人都觉得这在农村很普遍。事实上,‘非遗’里面包含了大量我们容易忽略的传统和技术。”除了介绍申报工作的注意事项外,杨文还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传承“非遗”的意义。“以临海房屋建造为例,可能会利用一些自然物进行防风挡雨,但是随着高楼大厦的林立,这些技术正在逐渐消失。造房子里面存在大量的工巧智慧,虽然可以用一些现代技术替代,但是这里面有人类文化从产生到现在走过的足迹。我们保护‘非遗’、寻找‘非遗’就是在找中国文化的‘根’。”杨文觉得,“非遗”里有中国人的精神、根脉、基因,“非遗”能够代表中国和世界对话,“因此传承‘非遗’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个义务。带着这个队伍往前走的人太重要了,因为他要保留的是国家的火种、一个民族的火种。

   为新区“非遗”传承争取更大保障

  “新区之前组织过一次‘非遗’申报,也为其中一些项目申报了市级、国家级‘非遗’。这次申报将于10月10日截止,我们力争在今年年底之前产生第二批项目。”贺淑荣介绍说,这次申报不仅提前展开,甚至连申报书都是新区“特制”的,“‘非遗’涉及十大类别,国家范本针对性不强,我们就结合新区实际重新整理了一份。此外,我们今年上半年还评选了新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在‘非遗’工作上的一个创新尝试。”据了解,由于“非遗”申报工作的提前,除了参选市级“非遗”项目外,其传承人也能在明年获得评选代表性传承人的机会。“明确身份以后可以更方便做一些保护性的举措,如经费、开展交流活动等方面支持。如今人们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我们也希望把新区的一些项目挖掘整理出来,进入保护体系,把它传承下去。”贺淑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