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探索绿化建设新模式 林下种植养殖实现“以绿养绿”
在天津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海滨大道东侧、纬二路以南,有一片特殊的绿化用地。这里是今年天津滨海新区全民义务植树点位,也是临港盐碱地治理及生态建设示范园区所在地,更是新区首个大规模多方合作、多元资本共建的绿化建设项目。据项目实施方天津海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示范园区已种植白腊、白榆、金枝槐、杨树等树种6000余棵;林下经济也正在逐步开展,目前已示范性养殖蚯蚓约1000平方米,并正在播种可在林下种植的药草、蔬菜、牧草等。
多方合作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发展
据区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由天津海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港海湾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天津市沿海滩涂生态重建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林业局、滨海新区环境局(原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局)合作开展,计划分阶段完成。首期以示范园区精品展示为主,后期不断调整改进,扩大推广面积,逐步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将在新区临海滩涂区域建立万亩示范区,一期计划建设面积1000亩;项目期内将进行现状盐碱地基础上的土壤改良,开展耐盐植物种植、绿化苗木培育、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林下禽畜、蚯蚓养殖、水产养殖等生态经济项目的建设。该项目于2013年7月开工建设,开工面积32万平方米,其中天津海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天津港海湾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提供临港项目场地等,天津市沿海滩涂生态重建技术工程中心负责提供项目相关专利技术等,天津市林业局负责技术咨询、指导工作,新区环境局负责项目申报、实施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园区所在地为吹填造陆滩涂地,含盐量高,物理性状差,是典型的重度淤泥质盐碱地。项目通过盐碱土改良技术,降低土壤含盐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使不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盐碱土转变为适宜绿化植物生长的土壤,从而实现了盐碱地绿化不再换土。”海林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进行客土置换,经测算,引进1立方米客土会破坏2平方米耕地,运输过程中还会造成一定的扬尘污染。实施原土改良绿化,不仅可以降低绿化成本,更能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的要求。
示范园区的建设,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方面将有非常明显的成效。据介绍,示范园区将完成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极大地增加森林面积,形成独具特色的海岸绿化和防护林体系,达到减排增汇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效益可观
10年节约绿化成本6.3亿元
项目能产生的效益不仅限于此。在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示范园区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这种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实施绿化建设的模式,按照规划总面积210万平方米、单平方米建设费用300元,以10年计算,可以为天津港集团节约绿化建设成本6.3亿元。”天津港环保卫生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顺国告诉记者,通过开展林下经济等有产出的种植、养殖活动,可实现“以绿养绿”。
天津海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人们通常认为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都需要占用土地,这一项目则走出了农林复合式发展的创新路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林下养殖蚯蚓为例,苗木及大棚可为蚯蚓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蚯蚓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苗木生长,调节土壤酸碱度,加速盐碱地变成良田,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养殖的蚯蚓可以用作饲料、食品和药材,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以目前的市场来看,大概产值是1万元/亩·年。”
而在园区进行林下种植养殖,利用树木行间种植喜阴植物,如花生、菠菜、油菜等蔬果,种植苜蓿、红豆草等牧草,以及金银花、紫苏、枸杞等中药材,在优化土地利用面积的同时,也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于海林公司而言,项目的意义还有很多,“我们计划最终建成万亩示范区,并将项目建设成沿海滩涂生态重建技术工程中心研发展示基地,以及国家级盐碱地治理示范和产业基地。这对公司今后的业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者 陈西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