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蔬菜种植基地出招破“瓶颈”

26.11.2015  18:42

              现状

新区积极推进设施农业、放心菜基地等建设步伐,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做大做优“菜篮子”,蔬菜产量稳步上升,蔬菜供应总量不断增加、品种愈发丰富

问题


销售难、资金不足、成本上升等传统蔬菜种植桎梏让部分种植户陷入“越种植越亏损”的怪圈

对策

试水“互联网+”

进行蔬菜深加工

拓展海外销售渠道

引入新技术降低成本

扩大直营店数量

随着蔬菜进入冬季供应模式,“菜篮子”价格的起落牵动着不少市民的神经。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市场上蔬菜货源充足,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本地蔬菜基地的身影。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新区做大做优“菜篮子”工程,蔬菜产量稳步上升。不过,成本上升、销售难等传统农业发展瓶颈也困扰新区蔬菜种植户。为突破瓶颈,新区蔬菜基地开始探索新的发展理念,传统蔬菜种植正朝着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华丽转身”。

做大做优“菜篮子”

本地蔬菜直达市民餐桌


在广州道附近的龙达农产品社区直营店,记者注意到,直营店内销售的蔬菜价格比周边菜市场、超市的普通蔬菜的价格更低。“在保证品质和安全的基础上,价格比菜市场等销售渠道偏低,因此,蔬菜直营店落户社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我们的蔬菜直营店数量已达三十多家。”龙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企业400亩自建蔬菜基地和周边地区3000多亩协作基地,现在龙达单日蔬菜供应量在20吨左右,高峰期甚至达到三四十吨。

除蔬菜直营店外,如今新区市民在超市、菜市场甚至网店都能很方便地买到优质的本地蔬菜。“从今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尝试通过网络销售蔬菜,进一步方便市民购买。”浩龙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洪明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每天蔬菜销售量都在2吨左右。

据了解,近年来新区积极推进设施农业、放心菜基地等建设步伐,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做大做优“菜篮子”,蔬菜产量稳步上升,蔬菜供应总量不断增加、品种愈发丰富。同时,按照生产专业化和种植区域化,目前新区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

 种植户有烦恼

各出奇招破解发展桎梏


蔬菜基地生产稳步发展的同时,新区蔬菜种植户也有诸多烦恼。销售难、资金不足、成本上升等传统蔬菜种植桎梏让部分种植户陷入“越种植越亏损”的怪圈。为突破发展窘境,新区不少蔬菜种植经营者开始试水“互联网+”、进行蔬菜深加工、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引入新技术降低成本等,新区蔬菜种植正迎来“版本升级”。

“为扩大蔬菜销售渠道,我们正积极推进保鲜蔬菜出口业务开展,预计今后基地出产的大白菜、西兰花等蔬菜将在韩国等国家销售。”刘洪明告诉记者,除尝试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外,网店也是今后重点拓展的销售渠道。

扩大直营店数量、采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也成为不少蔬菜种植基地的法宝。“与其他蔬菜大棚冬季采用燃煤升高棚内气温相比,由于我们依托温泉资源,采用自然循环的方式自然升温,既节约成本又更加环保。”龙达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扩大销售渠道,龙达进一步扩大直营店的数量,并开始尝试搭建微信、APP、网上商城等电商平台, 使市民更便捷地购买优质蔬菜。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坦言,由于传统农产品价格变动大,收益难以保障,加之资金、技术不足等问题仅靠种植户自身难以解决,希望相关部门能予以更多资金、政策等扶持。(记者 张广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