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火车迷”齐栋:我的35趟绿皮火车之旅(图)

26.09.2015  13:01

小火车的木质座椅是绿皮火车的“一景

   天津北方网讯: 按时下流行的“××控”的说法,“80后”齐栋是不折不扣的“火车控”。他曾经乘坐35趟绿皮火车到各地旅行,对绿皮火车有一种深度迷恋。最近三年,他又经历了数万公里的行走,寻觅了国内34座铁路小站,齐栋对这些基本已被弃用或很少使用,却在运输史上做过贡献的火车站进行了走访和挖掘,在新作《绿皮车站》中,齐栋对这些火车站的历史、人文进行了介绍,并记录下这些小站鲜为人知的美。

  无论是乘坐绿皮火车还是去寻找一座座小站,都可以从大方向上划为“铁道旅行”的范围。铁道旅行在铁路文化领域比较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地几乎司空见惯,很多人都喜欢这种玩法,只是在国内尚不被铁道迷以外的大多数人所了解而已。

  深度迷恋铁路文化的齐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就算绿皮火车都已消亡,我对火车的热爱也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玩法而已。追寻小站,正是一种‘追火车’的玩法体现。其实,绿皮火车和铁路小站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让那些绿皮火车驻足的地方,正是一座座小站。

  在齐栋的眼里,乘坐绿皮火车旅行是最好的享受,“这是十分美妙的感觉,只有这时才会觉得自己作为人类的自然属性,与泥土、山川、空气融合在一起。

  齐栋自称享乐主义一派,在他眼里,乘坐绿皮火车旅行便是最好的享受。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打开窗户迎接大自然的柔风,翻开一本老书,不时望望窗外的风景。“这是十分美妙的感觉,只有这时才会觉得自己作为人类的自然属性,与泥土、山川、空气融合在一起。

  齐栋对绿皮火车的迷恋从儿时就已开始。在他很小的时候,他总是喜欢跑到离家很远的铁路大桥下面,顺着石梯爬上去,看着火车从上面开过来、开过去。那时中国的客运火车几乎是一种颜色——绿色。“据说我出生几个月时就和父母一起乘火车去上海,每次火车开动的时候,我就会好奇地望着窗外并且傻笑。每次到站,火车一停下,我就会号啕大哭。也许是我过早地追随父母走南闯北,让我的性格里植入了一种不安分的成分——我渴望离开家乡,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去走一走。那时,我记得自己经常坐在家乡火车站旁的铁轨上,直勾勾地盯着两条铁轨发呆,长长的轨道,一直延伸到远方,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那个世界像一块魔幻的巨石般吸引着年少无知的我。”齐栋说。

  之所以迷恋绿皮火车,齐栋说是因为他每每在绿皮火车上,才能感觉到进入了毫不虚伪造作的生活中。几年前,他开启了一段绿皮火车之旅,旅途开始先是从甘肃兰州到新疆吐鲁番,随后又陆续体验了贵州、云南、四川、河南及东三省等各个地方的绿皮火车。

  在绿皮火车上,可以见到东北大妈拿着菜刀在案板上切菜、苗族姑娘认真地刺绣,还有睡在背巾里的小孩、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的大爷、在火车上弹唱的民间乐人……“这里有一脸稚气的年轻学生,有去异地寻找真爱的姑娘,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的辛勤劳苦的人们。他们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把蛇皮袋放上行李架,然后怯生生地问你旁边有没有人,得知没人后,他们才会如释重负地坐下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可能会问你桌上的报纸可否借来一看,或者和你随便聊聊家常。这些构成了绿皮车厢中一个动态的、暂时的社会,每个人都不知不觉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不少铁路小站附近,都藏匿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风景。铁道永远延伸下去,铁道旅行也将永无休止。探寻铁路文化,齐栋将会一直在路上。

  对绿皮车站的寻访是齐栋的另一种体验。在对这34座铁路小站的寻访过程中,齐栋发现,它们共同的地方,一是小,二是接地气。“这三年的时间,除了寻找小站,我也关注小站附近的一些旅游资源。我注意到,不少小站附近都藏匿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风景,这让我乐此不疲。

  齐栋在书中写到了一些废弃的车站,比如赣南森林铁路的龙华车站,如今已经不再使用。铁轨虽在,但荒草丛生,看上去也没有什么人管理,四周到处是农民的鸡牛羊,以及它们的粪便。齐栋说,从一个“火车迷”的角度来看,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令他比较难忘的事情也相当多,比如在一些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小站外面,没有信号的手机变成了一个可以救命的手电筒;连接小站和一些乡村的交通工具,不是汽车而是驴车。在寻访小站的过程中,齐栋经常遇到一些摩的司机,他们都搞不清楚自己家乡还有一座小站。当然更多的是一些善良的乡亲,经常有人在绿皮火车上给他水果或瓜子吃。在探寻茅草坪站的时候,他还被附近北盘江大桥上的保安请去吃饭、喝酒,那种热情让你完全不好意思拒绝……

  铁道永远延伸下去,铁道旅行也将永无休止。“火车迷”齐栋将会继续沿着铁道,昂首前行。他告诉记者,接下来要做两件事,一是将目光逐渐转到国外,开启全新的铁道旅行方式;二是将关注更多的铁道人文,尤其是火车或车站上的乘客以及铁路人等。探寻铁路文化,齐栋将会一直在路上。

  对话

  记者: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说,绿皮火车被取代是科技的进步,也是一种必然,你怎么看这种情感被科技取代的矛盾?

  齐栋:对于我喜欢的绿皮火车,它的淘汰当然让我痛心疾首,但同时也能理解并接受。不过,我们仍有些许办法让“鱼与熊掌兼得”,比如可以将绿皮火车作为一种人文、怀旧情结,加以改造利用,打造特色的旅游小火车等。

  记者:对现在的动车和城际列车,你有属于它们的特殊感情吗?

  齐栋:我是看着绿皮火车由盛而衰的一代人,自然对绿皮火车的感情深厚,不过不代表我是一个迂腐僵化的人,以动车和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速度和科技,同样让我深深着迷。只不过,二者让我喜欢的“”完全不同。

  记者:你为何有时间去追寻绿皮火车的慢生活?

  齐栋:这个话题如果往大了说,可以上升为一个哲学问题,任何时代,人总是可以按照性格、喜好等多方面的角度细分成不同类型。有人喜欢快节奏,就一定有人追寻慢生活。

  作为一个经常行走在路上的旅行者,自然也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绿皮火车和我的气场相合,也能带给我属于自己的慢生活,这当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另外,由于工作相对自由的原因,我比别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是一个十足的幸运儿。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