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助困传播爱心 百余老板经理人加盟滨海公益

12.02.2015  09:14

“500元!一次、两次。1000元!还有没有更高的?1100元!一次、两次,成交!”这场激烈的拍卖竞价是日前在滨海高新区举办的一场慈善晚会上的一幕。拍卖所筹款项都将成为“e+公益”的爱心基金,并毫无保留地捐给社会上有需要的人。
      百余企业老板投身公益
      本台慈善晚会的主办方“e+公益”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而在台下参与竞拍的老板也都是该公益组织的成员。据“e+公益”发起人之一、位于高新区的二十一世纪纳斯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彧女士介绍,该公益组织是在2012年成立的,原名为“天津公益采购济民组织”,最开始就是她和一些朋友搞一些捐助,比如到蓟县贫困家庭,将卖不出去的山货买回来送给亲朋好友,或是向一些困难家庭施以援手。
      “我们的举动让周边很多企业的老板都受到感染,纷纷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于是我们几个人联合发起成立了‘e+公益’这个民间组织,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人加入,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企业老板或职业经理人。”苏彧说。
      据苏彧介绍,目前“e+公益”主要是以志愿者的形式帮助社会贫困人群,从事捐赠全国贫困山区失学儿童、帮助社会残疾人士生活等相关公益事业。三年来已捐助价值20余万元的善款和物品。
      帮助黔南地区失学儿童
      张磊是“e+公益”的发起人之一,2013年的一天,他从朋友口中得知贵州黔南地区有很多孩子生活条件困难,上不起学,而这些孩子对知识都十分渴望。带着一颗爱心,当年10月底,张磊等一行三人跋山涉水,来到20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
      “听说这里穷,没想到这么困难,有些人家是住在茅草房里,经不起刮风下雨。而且当地人用的灶具也极为原始,感觉像回到100多年前。孩子们穿的衣服也很破旧,为了上学,孩子们要走5公里路。”张磊说,当时他们将自己身上带的13000元现金都分给了困难家庭,但想让这里的孩子们都能上得起学,仅凭个人能力是不够的,回津后,张磊将此行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其他几位发起人。
      “当时我们看完照片后特别难受,决定一定得做点什么,于是我们开始在公益组织内部筹集资金。”苏彧介绍,“在当地,一个小学生一个学期的学费是400元,初中生是800余元,高中生学费加上生活费一个学期需要3800余元,这个数目让当地许多家庭难以负担,但对于一些企业家来说,也许就是一顿饭、一件衣服的事,所以我们将孩子们的资料收集,并在我们的群中公布,希望大家能够‘一对一’认捐。”
      让苏彧没有想到的是,不到2天的时间,三洞乡的17个孩子都有人认捐,而且都保证会一直资助到孩子们上大学。
      苏彧本人也“一对一”捐助了一名上小学6年级的男孩小潘。“他的家里比较困难,父亲重病在身,母亲有精神上的问题。我们一般会一次性将一学期的钱打给学校的老师,让他们根据情况使用这笔钱,保证能用在孩子身上。”苏彧说。
      为蓟县困难家庭雪中送炭
      在本次慈善晚会上,还有特殊的一家人,这家人来自蓟县下营镇石头营村,他们一家人从去年起已经得到“e+公益”的三次捐助。
      在晚会现场,来自下营镇石头营村的村医王军武介绍,“这家的小孩只有5岁,各方面都很正常,但小孩的父亲腿部有残疾,小孩的母亲是智障,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平时只能靠卖山货以及村民们的救济,然而我们村各家各户生活都不富裕,村民们对他家的帮助也只是‘杯水车薪’。”
      王军武告诉记者,“e+公益”来到村里后,对特别困难的四户家庭给予了援助,这几户家庭基本上都是没有收入来源的贫困家庭。“e+公益”的成员每次来不仅给钱,还给一些粮食、油、饼干等,基本上解决了这四户家庭的温饱。
      “就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捐助上,他们不仅带来了米、面、油、糖果和过年需要的钱,而且四个家庭中的每个人还得到了一件全新的羽绒服,可以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过个好年了。” 王军武说,“e+公益”对这些家庭“雪中送炭式”的帮助,让他和村民们都很感动。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