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3月6日05版刊发消息: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天津要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优势,拓宽京津冀协同创新渠道,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同时用好产业化优势,着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等创新主体,使研发成果加速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市科委主任陆文龙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将围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着力加强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部市、院市等合作,促进中关村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向天津聚集,同时积极推动首都高校、科研院所在津设立产业化基地和分支机构。
陆文龙表示,今年本市将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3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3200家;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开发出一批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发展前景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新建跨区域性战略联盟4—5家。这将为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部署,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陆文龙表示,本市将深化与北京市、河北省的对接协作,年内新建10个市级工程中心,面向京津冀开展服务。实施众创空间示范工程建设,新建20个众创空间,推动众创空间财政补助资金等政策落地。加强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推动五大创新社区发展,启动建设3个创新社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人才、技术、科技园区等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继续举办百家科研院所走进天津等各类大型会议和活动,聚集国家级科研院所、海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20家。建设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0个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吸引1—2个首都高校重点实验室来津建研发转化平台。实施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三地合作支持一批轨道交通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开展京津冀三地技术转移机构合作,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