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活菌”既环保又增效

20.05.2015  22:24

  微生物制剂,俗称“活菌”,具有很强的净化水质的功能,能够快速分解水生动物粪便、饲料残渣、水生动植物残体、有机碎屑等,能使有益菌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群,能够吸收并分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通过增加水体中溶氧。

弧菌和乳酸菌等,不同菌种有不同功效。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蛭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光量,调节水体PH值改善水质和底质。事实证明,正确使用“活菌”好处多多,不仅能改善养殖管理方式,而且能得到较高的养殖效益。

活菌为何没人气

微生物制剂产品,俗称活菌,虽上市时间不短,但仍未得到大面积推广,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使用心态不科学。微生物制剂常常被定位为救急产品。事实上,当水质或是鱼虾的健康状况恶化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往往适得其反。尤其是大量使用类似活菌酵素或是以糊精、米糠麸、黄豆粕和黄豆粉为载体的微生物制剂,会因为投放的载体分解,造成水体负担,加速水质恶化。相较于传统的水质操作方式,使用微生物制剂被认为是较为先进的水质管理模式,往往被寄予高标准的成果检验。当没达到预想效果时,大多数养殖户会放弃使用微生物制剂,而不追究具体缘由。

价格相对较高。近年来大众水产品售价和以前相比,有所下降,养殖成本却没有相应降低,使用“高”价的微生物制剂令养殖户望而却步。其实,使用微生物制剂能节省水电费用、减少药物量、提高饲料效应、缩短养殖期限、减少管理操作的人力付出。

产品质量差强人意。一般微生物制剂分为液态、固态(粉状)两大类,其中大部分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有限,但所标榜的效用却比较杂乱,标示的使用方法也不简单可操作。

其实微生物制剂的正确使用好处多多,不仅能改善养殖管理方式,而且能得到较高的养殖效益。然而目前,养殖者对微生物制剂产品仍存在许多误区,为方便养殖户选择和使用,现介绍几点:

几乎没有硝化菌的产品。严格说来,硝化菌是指一群特殊的细菌,具有分解和利用氨氮化合物的能力,虽然在自然水域中普遍存在,但生长分裂所需时间相当长,制成商品后的保存时间短,所以在水产养殖的微生物制剂中并不常见。

光合菌没有干燥粉状的商品。以现今的菌种保存技术水平,干燥保存光合细菌相当困难。经过冷冻干燥后,光合细菌的存活率偏低,不适合制成商品。光合菌目前应该以红色、砖红色到红棕色的液态产制品存在。若是添加其它物品则会呈绿色、蓝色或完全澄清的液态。至于干粉式的光合菌产品,可以确定的是名不副实。

微生物制剂中的载体常会成为水质的负担。这就要求把握好微生物制剂的使用量,正确的做法是应该从了解制剂产品本身的微生物特性、种类和含量做起,综合考虑。干粉式制剂中常用的载体为米糠麸、黄豆粉、黄豆粕或是糊精一类的物质,大量添加使用会对水质产生优养的情况。在鱼虾幼生期可提供给小生命营养,相对的有较佳的生长速度,但是到了养殖后期,却容易造成水质恶化而产生养殖管理上的困扰。

微生物制剂的质量也有相当大的差异,除了单位产品和单位金额中所包含的菌数(量)之外,还要考虑到保存期间所损耗的细菌数。目前,没有可信的检验机构参与把关工作,现场人员的辨识更不现实。 佚名

用好活菌

需要耐心

化学药品调水是打压,活菌调水是平衡是转化,化学药品调水是投入,活菌调水是投资,投入进去的活菌最终会转化到鱼上面特别是滤食性鱼上面。以光合菌为例。

施肥养鱼其实就是要求藻类旺盛,而且是要以大型化消化好的藻类占优势,但是大型化的鞭毛藻类很容易过度繁殖,死亡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胶态有机质,这种有机质很有营养,但不是越多越好。光合细菌就是专门分解小分子有机质的,光合细菌的生长和转化不仅仅净化了水质,又可以供藻类以及浮游动物生长,细菌和有机质结合一起形成絮团,等等一系列的作用都可以直接和间接被鱼利用。

反观一下传统的大量施肥水体的过程,因为施肥养鱼不可能做到像饲料养鱼那样,鱼吃多少就投多少料,施肥的可控性不那么精确的,所以施肥后水体的藻类旺盛生长。大量的藻类代谢产物鱼类吃不完,有些直接状态的有机碎屑鱼就是吃了也消化不好,直接又以另一种方式排放出来,于是慢慢积累,或被其他异养细菌转化,有机的被转化为无机的氨氮,藻类又重新吸收,再加上人为的又投肥,结果是积累越来越多,这就是很多人养殖后期水质越来越难调控的原因。这一过程中,投的肥很多部分用于生长藻类和积累有机质,而没有被快速和高效的转化到你的鱼上面,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感觉全年的水很肥,也投入的很多,但是鱼的产量也还就是那么回事,利润也就还是微风般的轻软。

最后对较大水体施肥养殖花白的同行们简单说,菌、鱼、肥(藻)、虫这几方面的关系尽量做到平衡就能真正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有些朋友积极购买原料,耐心配方,培养出光合细菌,但只图个新鲜,没有实实在在的按量和坚持的应用于池塘养殖中,或是很急切的迫不及待的把自己培养出的光合细菌全部丢到池塘里去,因为第一次培养,量肯定不多,只是想立马验证光合细菌的调水作用,结果没发现什么明显的作用,于是就认为光合细菌没用。这有点冤枉光合细菌了。光合细菌调水不是那么快的,但是稳定的用起来以后,水质会很稳定的。菌调水,需要的是连续性,不是一次两次随便下点就可以立马见效的。光合细菌培养出来简单,坚持用下去不容易,需要坚持和耐心。 都市农夫

光合细菌的“长处”和“短处”

光合细菌(简称psd)是国内最早用于水产养殖的细菌制剂,是一些能利用光能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的细菌。很多人看到光合,就会跟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比较,其实光合细菌是不产氧的。光合细菌在自身繁殖过程中能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做碳源、供氢体,利用水环境溶解氮(如铵、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做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因此可消耗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铵、硝酸盐、亚硝酸盐,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五大“长处”

应用在水产养殖上,光合细菌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作为养殖水质净化剂,防治鱼病,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作为饲料添加剂和间接增氧。

能有效净化养殖水质。由于高密度水产养殖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鱼类粪便和残饵,以及鱼药的残留物,它们腐败后产生的氨态氮、硫化氢和一些有害物质,直接污染水体和底泥。轻度污染可造成鱼类生活不适,饵料系数增高,生长缓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使水体底部缺氧。psb能有效吸收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组成菌体本身,从而提高水体中溶氧含量,调节PH值。此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亦可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使鱼类感染发病。施用psb后,还能抑制其它病原菌的生长,达到净化水质,使鱼类健康生长的目的。

能有效预防鱼病。通常人们采用消毒杀菌剂来控制,但随着施用次数的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也相应地增强,为了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每次施用的剂量不得不逐渐加大,这不仅增加了用药成本,而且还污染了水体,造成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不能食用。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又不使其不产生抗药性,不污染水体呢?可使用光合细菌预防鱼病,完全可克服消毒杀菌剂的缺点,它不仅可降解或清除水体中包括鱼药在内的有害化学物质,占绝对优势的光合细菌还可与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空间,使其无法进行大量生长繁殖,同时还不存在病原微生物耐药性问题,从而不易形成致病的环境条件,鱼类也就不易发病。

培养蜉蝣动物作饵料。psb的菌体细胞营养很丰富,这正好是蜉蝣动物的优质饵料,实践证明,水体中的psb越多,蜉蝣动物生长也就越旺盛,以蜉蝣动物为食的鱼类增产效果也就越明显。

作为饲料添加剂。psb的菌体细胞营养丰富,并含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可直接拌入饲料中投喂,除增加营养,降低饲料系数外,还可起到刺激动物免疫系统,增强消化和抗病能力,促进生长的作用。

能发挥间接增氧作用。psb生长繁殖时,不需要氧气,也不释放氧气,它是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耗氧因子,而产生了间接地增加氧气的作用。

两小“短处”

相对于消耗小分子而言,在利用水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方面,光合细菌的神通显得小多了。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糖)必须先由其它微生物?(如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硫化菌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小分子糖等)后才能被光合细菌分解利用,因此在利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时应配合使用其它有益菌。我们日常用菌,最好几种配合使用,事半功倍。

光合菌改良水体的过程通常是在光合作用下完成。一般情况下光合菌对水体中可见光或光能见度较高的水体表层(30厘米~50厘米)水质具有较好改良效果,而对水体中光能见度较底的较深或深水层以及难见光的池底部分,由于光合作用进行困难,因此难以产生良好的改良效果。 秦姜

芽孢杆菌

芽孢是一大类细菌,我们日常用得最多是枯草芽孢。芽孢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好氧,能产生孢子,是一类具有高活性的消化酶系、耐高温、抗应激性的异养菌。

芽孢杆菌可以降低水体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从而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一种具有抑制或杀死它种微生物的枯草杆菌素,从而来改善水质。芽孢生长繁殖过程中耗氧,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碰到过。所以在使用时注意增氧。

成品中的芽孢杆菌处于休眠状态,需要活化(加红糖等有机物)。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大量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能迅速降解鱼虾残留饵料和排泄物,在池内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大部分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小部分成为新细胞合成的物质,从而净化水体。有人遇到亚硝高,说用芽孢,也有效果。也是如此。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一类化能自养型细菌,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为主要生存能源,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有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类生理亚群组成。亚硝酸细菌完成NH到NO的转化;而硝化细菌完成NO到NO的转化,从而使对水生动物有毒的氨态氮和亚硝酸盐转化为对水生动物无毒的硝酸盐。

硝化作用是一种氧化作用,在溶氧充足的条件下效率最高。很多人用过硝化细菌,觉得效果不如预期。为啥?一就是溶解氧,硝化细菌需要溶氧足;二是硝化细菌的繁殖很慢。硝化细菌20小时才繁殖一代。所以当塘里的亚硝酸盐高时,才想到硝化细菌,基本没用了,硝化细菌用在防上面好。清完塘后,从小苗开始就定期泼硝化细菌。

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是很多人碰到的,预防为主,特别是中后期,随着饲料的增加,粪便的增加,水里已经分解不了了,就开始爆发了。控料是从源头抓,菌的使用也很关键。

硝化细菌还有一个特点,它需要附着,它跟别的菌不同,所以有的地方有发展生物载体。

酵母菌

酵母菌与细菌不同,它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单细胞真菌类微生物。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水。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

酵母菌添加到食物当中能黏附在肠道中,刺激鱼虾体内淀粉酶和刷状缘膜酶的分泌,从而提高动物对食物的利用率。酵母菌是喜生长于偏酸性环境中的需氧菌,可以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使其在与有害菌生存竞争中成为优势种群,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好东西,但得会使用。

蛭弧菌

很多人一听蛭弧菌,就觉得是杀弧菌的。蛭弧菌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细菌,能以自身的吸附器附于寄主菌的细胞壁上,并迅速地钻入寄主细胞内,利用寄主的营养生长、繁殖,最后导致寄主菌裂解。

蛭弧菌就像一个杀手,它会杀菌。蛭弧菌对寄主有选择性,它专以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为寄主。自然界中的有害菌有害藻其实杀不完的,我们要的就是让有益菌有益藻占优势。

EM菌

EM相信很多人用过,EM为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它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等五大类菌群中80余种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

理论如此,但估计实际上不同厂家配方有所不同。

EM菌渗入水体后,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提高水中溶氧量,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净化养殖池塘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改善水质和底质,从而减少疾病。

乳酸菌

如果各位不嫌麻烦的话,经常拌乳酸菌必有奇效,形成肠道保护层,阻止病原菌,病毒的侵袭,刺激肠道分泌抗体,提高肠道免疫力,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微生物水质调节剂与抗生素及消毒剂混合使用:养殖户在使用微生物水质调节剂改善水质的同时,处于对养殖动物疾病的恐惧,习惯于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在水体、饵料中长期加用一种或是多种抗生素,以期杀灭病原体,减少发病,以为这样双管齐下,可保万无一失。殊不知抗生素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将活菌组成的微生物制剂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