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代的温暖者——“中国网事·感动2016”一季度人物群像扫描

21.04.2016  10:56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张玉洁 陶虹) 克服浮躁冷漠的“时代病”,“中国网事·感动2016”一季度人物用行动阐释着这句话,成为这个时代暖心的力量。

  温情朴实衬底色

  当看病难、看病贵,成为老百姓面临的急迫问题时,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胃肠专科主任储榆德却20多年坚持“普通挂号”,让近百万人次省了专家费;他公开家庭电话和个人手机号,24小时全天接听病人来电;他拒收红包,借给病人共计10余万元不要借条。正是这样一位以悬壶济世为己任的医生,用自身行动温暖着患者的心。

  西安邮区中心局“90后”职工朱明月,用热心的帮助给素不相识的老大爷送上冬日的温暖。2016年1月,她的车被一位骑着三轮车拉废铁的老大爷划伤。当老人捧着一堆四处凑齐的零钱赔款时,她却决定不要赔款。她打听到老人的住所,坚持把400元送回,还向老人捐赠了1000元。

  当部分帮扶干部驻村一两年便不愿再前往时,贵州省屋脊上的一类贫困村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却三次请缨、一干五年。这位怀着对农民深厚感情的汉子,在条件艰苦的海嘎村扎根五年。他组织修路、挖水池、建产业基地、为村民争取务工机会,帮助村民从人均收入仅1600元,增长到现在的近7000元。

  这些感动人物的故事透着温暖朴实之风,这才是当今社会的底色。

  扶贫行善显担当

  父亲养猪资助学生上学,父亲逝去,女儿继续扶贫未竟事业,30多年来,山西农妇毕腊英与父亲两代人近30年,资助了1000多名师生,总额达到40多万元。“就是这么个活法!”冠冕堂皇的话她说不出来,但她只是认定,“人就应该去上学,不能上学就像吃不上吃饭,上不起学的咱就得帮!

  牵线资助贫困留守儿童300多名,自发探访百户孤寡老人,策划百场山区助学活动。广东农民工刘天明15年来坚持行善,用1万个小时业余时间做义工。不仅身体力行,他还带出了一支全国文明保安队伍,打造出一个广东省五星志愿服务团队,让志愿服务的理想在更多人身上闪光。

  西藏墨脱,行者镜头里美如幻境。但对当地人来说,连绵的大山却是贫穷与寂寞的代名词。白玛曲珍历经艰险走出墨脱,在外读书,却在毕业后回到墨脱,站上三尺讲台,为大山中的孩子传播知识,开阔眼界。

  毕腊英、刘天明、白玛曲珍在用行动告诉社会,创造正能量的事情何必区别分内分外,只要亲为便可留香。

  默默坚守传温暖

  漫漫30年,能做多少事?对陈玉村来说,守护大熊猫“巴斯”便是30年里最重要的事情。在陈玉村的悉心照料下,1990年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原型大熊猫“巴斯”如今已是36岁高龄。“巴斯传奇”得以缔造是因为有72岁的陈玉村一直在镁光灯后默默守护。

  1946年,年仅十几岁的新四军战士吴成在“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负伤截去右下臂,战火的洗礼更加坚定了他的理想和信念。从上世纪50年代起,无论寒冬酷暑,他一次次奔波各大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做报告近6000场。他和老伴还建起家庭革命历史陈列馆,把家变成了宣传红色信仰的新课堂。这趟红色之旅,他走了65年。

  从18岁参加工作,从沈阳东站转运三班调车长卢春义就一直坚守在调车岗位上。从事调车工作34年,他所在的班组从未发生过一次违章作业,与他合作过的机车乘务员都对他敬佩有加。婚后第一年春节、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春节,他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

  毫不犹豫跳进齐胸深积水,对浸水车辆逐一排查,帮助被困群众及时脱险却忘记自己的安危;水管爆裂造成的行车困难,他来不及换鞋,冬天光脚踩在水中执勤……他们是大连交警高新大队,每一位警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守岗位,做城市交通的守护者。

  他们本是一群普通人,他们扛起责任,默默坚守,用自身的言行,为社会带来温暖。他们每一个付出的瞬间,都是对“美丽心灵”这一美好词汇的诠释。(完)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