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关于联合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各区县科委、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科委和市知识产权局决定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合作,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共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围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科学发展,市科委和市知识产权局将深化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完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合理整合支持企业发展的工作措施,指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实力,创新和保护并重并举,助推企业夯实成长基础,扩阔发展空间,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发展。通过未来三年的共同努力,实现企业拥有有效专利超10万件,千万元R&D发明专利授权达2件。
(一)共同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百千万”培育工程
培育百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小巨人企业。在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中选取百家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较好、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通过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工程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认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彻等工作的开展,明确专利工作目标,经过三年培育,工作推进,百家企业有效专利拥有量超百件,有效发明专利快速、持续增长,比重逐年提高。形成百家创新能力强,专利获取能力强、实施效果好、保护水平高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方阵,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和保护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培育千个专利密集型产品(技术)。科技研发与专利规划布局紧密结合,科技小巨人企业围绕“杀手锏”产品(技术)、重点新产品(技术)、重大科技成果,制定详细的专利布局规划。推进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在“杀手锏”产品、重点新产品认定,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中,明确专利战略布局要求,专利获取数量质量目标。经过三年培育,工作推进,形成千个有效专利超20件的专利密集型产品(技术),科技小巨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创新和保护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推进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消零。在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通过政策引导,业务培训,逐步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管理者“消零”,专利管理工作“消零”,专利申请和有效专利“消零”。在科技项目实施、专利资助等工作中提出专利数量质量要求,经过三年系统工作推进,消除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无专利工作者、无专利管理、无有效专利、科技小巨人企业无有效发明专利的现象,“消零”企业有效专利拥有量超5件,有效发明专利快速、持续增长,比重逐年提高,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二)共同推动科技型企业专利质押贷款工作
为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充分运用专利资产价值,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科技金融与专利质押贷款的各种政策和措施融合。联合在科技型企业中建立有专利质押贷款需求的数据库,对开展专利质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和贷款需求企业进行相关业务培训;鼓励资产评估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交易服务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的专业服务,推动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专利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对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融资的对接平台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市知识产权局对企业专利质押贷款发生的专利评估费给予补贴,市科委将专利权质押贷款纳入信用贷款和风险补偿机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损失进行风险补偿,对取得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周转金项目给予贴息,对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贴息项目,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提高专利权质押贷款的质量。通过政策引导,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和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贷款占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比例大幅提升。
(三)共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信息服务工作
建设天津市科技型企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共同支持市科技型企业专利信息平台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支持专业信息服务机构开发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工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利信息分析服务。推广专利信息利用和分析工具使用,指导全市科技企业运用专利信息资源,提高创新能力。
建设天津市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工作体系。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工程中心和科技产业园区为工作载体,建立百家天津市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工作站,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工作列入各类创新平台的年度培训和工作考核。支持工作站开展专利信息传播利用活动,为工作站提供专利信息资源,培训专利信息利用辅导讲师;支持工作站开展专利竞争情报分析工作,推广专利信息研究成果,定期举办专利信息利用讲座等活动。
开展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信息和服务资源,推进我市重点行业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工作。围绕重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服务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专利预警分析工作。以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产业为试点,支持开展特色产业专利预警分析和专利布局前瞻工作,共同推进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专利预警与维权援助中心建设。
二、共同推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和专利成果转化
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大学和科研院所创造更多的发明专利成果,开发更多的专利密集型专利产品,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加快应用和转化。
(一)共同推进大学和科研院所万件发明专利创造
围绕大学和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大课题项目、研发团队,推进高校创新工程,在科技项目立项、专利试点示范的立项、考核、验收工作中,提出有效发明专利指标要求,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进、专利教育培训、专利信息平台建设,经过三年的工作推进,大学和科研院所发明专利拥有量超万件,研发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共同促进大学和科研院所专利成果转化
为了促进大学和科研院所专利技术成果实施转化,充分运用和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专利技术商品化、产业化。整合科技、知识产权资源和政策措施,在科技立项、奖励、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的认定和考核中,将专利实施转化作为重要指标和支持条件;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专利技术转移机构和工作机制;联合推动落实国家和我市出台的有关政策,大学和科研院所专利许可、转让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企业购买大学和科研院所专利技术的享受政府补贴政策,联合建立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专利技术交易、转移供需数据库,开展专利价值分析研究,实现高校院所专利分级管理,定期开展对接活动。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搭建平台、人才培养、加强服务,经过三年时间,使我市形成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产学研紧密结合,专利交易转化服务完善,专利技术实施转化畅通的工作体系和机制。
三、共同推进培育科技强区、知识产权强区
充分发挥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环城工业强区、中心城区人才聚集的支撑作用,围绕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科技进步先进区和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区建设,加强科技进步考核监测、知识产权实力考核,共同推进区县科技与知识产权并举,全面提升区域创新活力和保护能力。经过三年时间,培育一批有效专利超10000件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强区,区县科技与知识产权的统筹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围绕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载体及平台建设,强化科技与知识产权工作结合,明确知识产权工作目标,经过三年时间,共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每万名从业人员年发明专利授权超20件,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四、共同推进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积极推进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园”建设,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优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新兴产业发达,创新服务体系完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创新生态环境优化,富有创新发展活力的发展目标开展工作。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三年努力,入园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显著增强;园区主导产业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完善, 每万名从业人员年发明专利授权超20件;创新型产业联盟和产业集聚良性发展。
五、共同推动全市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
为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整体能力和水平,整合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规划、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人才引入、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措施,经过三年时间,打造一批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引进一批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人才,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满足全社会创新发展的服务需求。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天津市知识产权局
201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