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福瑞社区实施垃圾分类两年 居民养成习惯

17.01.2015  17:46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点赞天津新变化

【专题】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 北方网记者走基层

   天津北方网讯: 食品、废纸、包装等垃圾要分类扔掉,骨头虽然是餐余垃圾,但不能被机器分解,所以要放到不可回收的垃圾袋中。”日前,家住开发区福瑞社区的齐晓平阿姨向记者传授经验。福瑞社区实施垃圾分类近2年来,已有138户像齐阿姨这样的居民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这些家庭产生的约10吨餐余垃圾已被无害化处理,形成近3吨有机肥料,供市民循环利用。如今,在这个社区“废物分类回收——集中处置——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基本形成。

  齐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将家里的生活垃圾,用从社区领取的绿、蓝、黑3种颜色塑料袋分类收集,然后对应颜色扔到小区楼下的3种垃圾桶里。这样,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就实现了合理分类。

  “每户家庭的专用垃圾袋上都有编号,根据分类好坏获得积分,可凭积分领取奖品,如减免物业费、电话充值卡等,居民参与热情很高。”齐阿姨告诉记者,易拉罐、旧收音机、旧手机等金属废品,社工会定期上门收货,根据重量、金属含量等兑换成积分,1个积分相当于1元钱,可在楼下超市消费,“我家的卫生纸、肥皂等消耗品基本都是兑换来的。

  走进该社区的垃圾处理中心,一台“大块头”垃圾处理器特别显眼。“餐余垃圾在里面经过24个小时发酵,就变成有机肥料了。”负责垃圾处理的王大爷操作机器已十分娴熟,“每天收集30斤,可以产生10多斤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料循环利用,送给居民作为“阳台农业”的养料。

  社区居委会主任崔颜杰告诉记者,一台垃圾处理机要30多万元,这需要政府和爱心企业的投资;居民要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素质需提升;后期维护需要物业、环卫部门都介入等。目前,天津开发区以福瑞社区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其他社区也将依据实际情况,在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模式创新,陆续实施垃圾分类。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