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1月03日刊发消息:天津“三三制”办法: 让科特派从“水上漂”变“沉底鱼”
每位科技特派员到一线,需要完成专业到行业、项目到产品、论文到效益的三个转化;在企业要担当起技术专家、行业专家、产品经理三种角色;在帮扶过程中需要搭建学校和企业、专业和产业、教学和实践三座顺畅沟通的桥梁。
天津宝坻区八门城镇的观赏鱼养殖基地里一片热闹,从市里赶来的专家团队被养鱼的农民们团团围住,专家带来了新技术、新品种,让30个规模养殖户大为受益;天津优耐特汽车电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人也充满了干劲和希望,河北工业大学张小俊教授的到来,成为企业解决数据难题,实现产品转型升级的最大保障……2018年元旦假期,津沽大地随处可见科技特派员们穿梭忙碌的身影,他们犹如一只只报春的燕子,所到之处,创新致富之花盛开。在天津市科技部门精心组织下,2270名从高校遴选出的专家学者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该市2027家企业和种养基地,摸索出“三三制”新方法,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探索出了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不在企业和学校间游移
科技特派员是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如何让科技特派员从“水上漂”变“沉底鱼”,更好地深入到生产一线,真正发挥出作用?天津市科技部门摒弃自上而下“指派”做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领军企业为重点,从一线需求出发反其道而行,从实践中摸索出“三三制”新办法,不仅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精准帮扶,还加速了高校科技要素向企业转移,闯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同市场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天津市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三三制”是对科技特派员到一线承担的任务和责任的考核管理办法。每位科技特派员到一线,需要完成专业到行业、项目到产品、论文到效益的三个转化;在企业要担当起技术专家、行业专家、产品经理三种角色;在帮扶过程中需要搭建学校和企业、专业和产业、教学和实践三座顺畅沟通的桥梁。
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使得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学校的教学科研使得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和研究能力,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制定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服务企业使得他们了解研发产品的生产工艺、实际性能和产业的最新态势,并将产业链上的情况加入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中去,使得科研工作更接地气。
“这一制度施行以来,科技特派员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有力载体,不再游移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而成了高校与企业联系的焦点,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智力成果的输出,也加速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天津市科委基础研究处负责同志介绍说。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部门选派2270名高校科技人员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了2027家企业开展服务,已向企业输出转化997项科技成果,帮助378家单位建立长效创新平台,协助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043项,帮助企业培养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871人。
精准帮扶实现多方共赢
“如果不是与李维尊老师良好合作,我们想都不敢想会有今天!”说起科技特派员的功劳,奥为(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不已。作为一家小微科技企业,公司由几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联合创办。创业伊始他们就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很难与实际需求相对接……南开大学李维尊老师作为科技特派员加入该企业后,担负起了企业产品经理人等多个角色,他与企业共同设定了主要研发方向与内容,在研发过程中深入生产车间调研分析,寻找技术问题。同时,带领企业科技人员进入南开大学科研实验室参与基础理论研究,提高企业员工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在李维尊的帮扶下,奥为公司自主研发的环保装置成本降低了50%,产品也被市场迅速认可,一下迎来了转机。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天津商业大学企业科技特派员韩建枫通过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研发的“铁路接发车安全预警系统”为企业在二级市场实现4400万元股权融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李小鹏教授入驻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纯电动车用电力驱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累计产值数千万元;入驻天津通卡公司河北工业大学顾军华教授建立了公交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用来管理整个应用系统、数据库以及网络之间的交换……
自从“三三制”精准帮扶模式施行以来,科技特派员们在企业核心产品开发、核心团队培育、帮扶企业长期战略规划、创新平台建设、课题申报、专利成果购买转化等七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帮助企业开发出了47个“杀手锏”产品,解决企业生产工艺和新产品开发中的技术问题1523个,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协助所在企业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32个,工程中心39个,目前与企业联合承担科技项目552个,其中不乏天津市乃至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说起成绩,天津市科委基础研究处负责同志兴奋地说:“精准帮扶,不仅让特派员们找到了存在感,更加接地气,也让企业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科技特派员们有了用武之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记者手记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一边是教学楼和实验室,一边是田间地头和车间,科技特派员犹如一根扁担挑两头。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关键时期,这负重担又该如何挑?天津市科技部门的做法无疑给出了精准的答案:科技帮扶就得接地气!
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效果好不好,群众人人心里都有杆秤——不是由去基层的人次、培训人数、发放多少资料说了算,而要看有多少人真正掌握了新技能,有多少企业因特派员而受益。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关键历史时期,群众更对“面对面谈科技、手把手教技术”的科技帮扶充满了渴盼。“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新时代更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从“轻飘飘”向“沉下去”转变。
“帮在点上,助在实处”。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送科技到基层,专家就需要“土些再土些”,要善于和基层百姓打成一片,说得上话,交得了心;要善于根据基层实际需求“辨证开方”,向企业传授最迫切想掌握的科技技能;更要做好“传帮带”,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并借力他们“以点带面”,为社会织就一张不留空白点的科技网。试想,当寒冬中的企业、农村迎来对口支援的教授,对他们进行精准指导,这对他们的未来将起到多大的作用?
一座座发展桥被搭起、一扇扇致富窗被打开,一个个中小企业演绎美丽蝶变,一户户偏远村民受益科技力量……也只有基层专家教授更加“接地气”,基层的“土专家”薪火相传,一起活跃在厂矿车间,田间地头,才能真正发挥出科技派员的价值。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我们才能底气更足,走得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