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科普:雾霾嚣张,气象因素“煽风点火”

02.03.2016  16:02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春天的脚步刚近,恼人的雾霾又卷土重来。人类排放的污染物短期内变化不大,而雾霾为何总是“间歇性发作”?难道每次我们只能“等风来”?专家们说,这背后有特定气象因素和气候现象在做“帮凶”,而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治霾难度,使治理雾霾污染变成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雾都”幕后推手

  不可否认,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但一些往往被忽视的气象因素,在很多时候会发挥重要作用。

  1952年12月,“雾都”伦敦发生灾害性烟雾事件,先后造成约1.2万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寒冷天气里燃煤增多是主因,而天气出现逆温层现象则是“最后一根稻草”。这迫使英国走上数十年的治霾之路。

  在逆温层现象中,地表附近的气温比高空气温还低。逆温层像个盖子把下层冷空气死死压住,导致燃煤产生的废气不断在地表附近积聚。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环境中心研究员奥利弗·怀尔德说,正如伦敦烟雾事件所显示的,天气因素在空气污染事件中总是扮演重要角色。在大气流动缓慢、高气压的状态下,大气中的污染物很容易积聚到危险水平。

  怀尔德说,尽管中国目前遭受雾霾侵袭的地区与伦敦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区别,但是天气因素也会扮演“帮凶”角色。以华北地区为例,在高气压条件下,近地面的低层大气被“压制”在华北平原,污染物积聚且很难消散,直到来自西北的锋面气旋把雾霾吹散,空气才能恢复清新。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专家王元与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张人一也认为,除了人类排放,PM2.5浓度同时取决于大气化学过程和气象条件,比如大气稳定度。这些气象因素决定了PM2.5在大气中的累积与扩散。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印证了这一点:去年年底连续出现的严重雾霾中,华北地区风少、风速低,静稳天气多,相对湿度大等气象因素,都是污染物难以扩散的重要原因。

  厄尔尼诺间接作用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此次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在去年年底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许多地区带来“暖冬”。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张军锋说,厄尔尼诺对雾霾的影响,取决于它怎么影响风和降水,这些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北京,风和降水有助于去除大气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王元和张人一认为,近期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对中国的区域性雾霾产生影响。厄尔尼诺对季风的影响非常复杂,有一种观点认为其会减弱东亚季风,也就是说,厄尔尼诺期间中国的静稳天气可能会增加,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显示,尽管厄尔尼诺的持续发展对华北雾霾天气多发没有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影响副热带高压系统和东亚季风强度等对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产生影响,使冷空气活动减少、强度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随之增多。

  全球变暖推波助澜

  从气候角度看,这场“雾霾之战”的长期性几乎不可避免。怀尔德认为,尽管气候变化对雾霾的直接影响目前还不太清楚,但理论上,全球变暖会改变降雨规律、增加高温出现频率等,这些都有可能增加未来的空气污染事件。

  王元与张人一则指出,气候变化会影响大气环流,而中国的区域气候主要由东亚季风决定,因此气候变化对季风的影响直接决定空气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传输。同时季风的改变也会影响降水过程,从而影响雾霾的清除。

  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服务司司长、气象专家汤绪也认为,全球变暖带来极地漩涡和高空急流的变化,中国北方出现的雾霾与此有关。

  汤绪解释说,极地漩涡是冷空气南下的重要来源,而急流决定着将这些南下冷空气引导到哪里去。如果极地漩涡的状态被改变,使某一个区域长期没有冷空气南下,就会导致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专家们认为,气象和气候因素增加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毫无疑问,关闭重污染企业、减少冬季燃煤、控制机动车污染等措施是治霾的“对症药”,但它们并非“速效药”,人们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驱散雾霾、常见蓝天。(完)(综合新华社记者刘石磊、张莹、张家伟、林小春报道)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