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放弃稳定工作创业 开公司淘金机器人市场
胡健
天津北方网讯: 昨日,新区创业者胡健领到第6本专利权证书。此时距他的公司成立仅1年,公司销售“非标”智能工业机器人已达60多台。
从中专生到经理
2000年,年轻的胡健从山东滨州一所职专机电专业毕业,先是进工厂做了电工,后来又进了一家国企。当时出来打工的特别多,胡健在国企干了一阵儿,觉得工作虽然稳定,却没有多大意思,也想出去闯闯。
2002年,他只身来到天津开发区,进入一家台资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刚开始进的是设服部,负责生产线设备的维护维修。凭着勤奋好学,2年后,他被提升为班长,之后到技术部,自学设计软件。经过数年潜心积累,在2007年迎来爆发期。这一年,他被任命为组长,2008年,升为课长。2010年,升为副经理。2012年,升为经理。
虽在台资企业顺风顺水,年薪也已达15万元,但是他那颗心“不安分”起来,内心告诉他出来创业或大有可为。在他刚入职的2002年到2004年期间,工厂生产流水线普遍还是“全手工”操作——当时人工成本低,企业做出产品就有钱赚;市场对塑模、冲模等加工精度要求也不高,手工生产的良品率能够满足需要;周围配套设施还跟不上,推行机械自动化条件还不成熟。
当时,欧美生产制造业最为发达,并已认识到日益增大的人工成本比重。有人甚至据此指出“人多影响企业的稳定”。
2005年,本地人工成本也显现出来,倒逼企业引进半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拓展市场生存空间。
和同事合伙创业
2007年,企业开始进一步推行自动化生产。从手工到半自动(手工放料,机器自动完成生产)再到自动化(人工照料一到多台机器,机器自动完成生产),亲身经历让胡健认识到自动化、智能化的好处。比如,他组织设计的一套AOI外观检测机,具备自动上料、无料报警、异常监测等功能,可满足当时3到4条生产线产品的检测需求,将原来22名检测人员缩减为2人,还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工作强度。
在业务来往中,胡健还发现,由于电子产品零部件千差万别,加工制造企业表现出对“非标”工业机器人的渴望。这无疑是一片创业的蓝海,何况还是自己擅长的领域。2013年,胡健开始打听创办公司事宜,但是当时的创业高门槛给他泼了一盆凉水:“工业机器人产品对接的都是大客户,业务往来过程中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而开增值税发票需要一般纳税人身份,但注册一般纳税人需要80万元以上实缴资金,且需要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办证手续也很麻烦,仅办营业执照就得两个月。困难重重。”
国家鼓励大众创业的政策很快出台,包括简化审批程序、注册资金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放开了创办企业注册资金的限制)等。2014年4月,胡健递交了辞职信。公司董事长和经理从台湾飞来挽留,但被他婉拒。半个月后,他的同事巩茹蕾也辞职和他合伙创业。3天拿到《营业执照》,1周拿到《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现在3证合1,24小时内拿证,更加快捷),4月25日,公司顺利成立。
售出60多台机器人
公司成立以来,他们设计开发出多种视觉智能检测机器人,截至目前已售出60多台。作为“非标”智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先行者,目前面临的市场竞争不算激烈,但潜在的竞争者随时可能加入,因此必须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于是,他们先后为自己的8款产品申请专利,全部获得批准。目前6款产品的专利证书已经下发。让两人感动的是,政府财政几乎全额补贴了他们的专利申请费用,他们只要把申请事宜交给知识产权代办机构就行了。在公司运营方面,胡健和合伙人巩茹蕾分工负责,他联系业务跑安装,她则负责财务、外联等事宜,两人还共同承担着产品设计的重任。嫌人手不够用,他们又先后招聘了4名员工,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科班出身。
具有与胡健类似经历的创业者,在滨海新区并不少见,如二八科技的焦明月、天津优智达科技的侯鸣涛等。日前在开发区京津互联创业咖啡厅举办的“创业精英培训班”上,近80名参与者都有先打工后创业的经历,其中不乏从滨海新区企业走出的创业者。
“随着国家对创业鼓励政策的不断出台,身边很多人跃跃欲试,流露出创业的想法。但是要真正迈出这一步还需要勇气。另外,对于上班族来讲,较为闭塞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无法获取最新的创业政策信息,也是跨出这一步的一只现实拦路虎。”一位参加“创业精英培训班”的创业者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