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后,我就成了你

29.08.2015  10:01

  新华网天津8月29日电(记者陈灏) 这是大多数年青一代没有见过的场景:100多个高龄老人在病床上或躺或半卧,大多数已经失去自理能力,有的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们的身边常常没有子女陪伴——这里不是医院,而是山东青岛一家从事临终关怀的养老院,类似的养老机构遍布全国各地。

  这些老人的现在,或许就是我们的将来。

  人生不能常少年。或许不经意之间,我们的脸上就有了老年斑,我们的头发变得花白,那些曾经觉得很老的年龄悄然迫近。或迟或早,我们都将面对自己的老年,面对年岁渐高之后身体机能消退和大病小病缠身带来的无尽困难。

  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部分城市老龄化人口占比已经超过20%,甚至接近30%。谁来养老、在哪里养老,是每个人都将面对的问题。或许正值壮年的人们还没来得及思考,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低龄老人还可以继续观望,但是对于那些年岁已高、无法独自生活的老人们来说,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养儿防老是养老的唯一答案。父母在,不远游。父母所在即是家,老人是一个家庭的中心。然而,现代社会的到来,让这个植根传统文化的信念不再万能:日益增强的人口流动性让许多子女离父母越来越远。即便生活在同一个城市,“421”家庭结构里一对夫妇养四个老人也是沉重的负担,更何况子女都要为生活而奔波,对父母的照料和陪伴毕竟有限。当我们抱怨老人们被保健品或是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忽悠时,是否想过老人或许只是想有个人说说话?

  解决养老的问题,固然需要政府部门的投入和引导,推动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完善,但终将老去的我们,也可以为父母和自己的将来做一些事情——

  子欲孝而亲不在。不要叹息时间都去哪儿了,每天拿出10分钟陪陪父母、打打电话、听听老人们的唠叨;不要纠结逢年过节送什么礼物,给老人洗一次脚、捶一会儿背、做一顿饭;不要抱怨养老机构太少、服务不好,给那些在机构中“伺候老人”的护理员多一些信任、理解和支持,甚至可以到机构、社区当一次义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完善的养老体系需要时间来建成,符合时代特征的养老观念也需要时间来树立,但我们对老龄社会的关注、对养老产业的关心、对老年人的关爱却可以从现在做起。趁现在,尽我们所能出一份力,将来受益的也将是我们自己。(完)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