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民日报》刊发整版文章,报道我市对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 津门老字号 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天津加大对老字号的保护和发展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老字号创新升级,擦亮金字招牌。时至今日,天津保有老字号品牌149个,其中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有66个。
唤醒
先保品质,再闯市场,沉睡已久的老字号重新焕发生机
67岁的张殿英,现任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4年,在供销社工作的张殿英接到通知,要恢复重建独流老醋厂。
“先要保品质!”从原料筛选到配方调制,再到发酵容器,张殿英和工人们坚持传统不走样,费尽心思挖掘老的生产工艺,前前后后忙活了近两年。
“再要闯市场!”1987年底到1988年初,天津电视台播发了15次广告,每次时长30秒。
这背后,张殿英的思路清晰:振兴老字号,关键是做好传承文章,“独流老醋沉睡得太久,得先把它唤醒,适应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洪流,不然品牌树不起来。”
一炮打响,独流老醋驶入发展快车道,年产量从1986年的560吨增加到如今的8万吨,厂区也进行了12次不同规模的扩建。
变革
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从生产流程到经营理念,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
“做包子不难,做好包子难!”冯克兰在1994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特级包子师。如今,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她还一直站在狗不理包子的研发一线。
每年1000万元的研发投入!狗不理下了血本。“过去门店经营,每天出货量不大,人工包制就能满足需求。现在规模化经营,机器换人是趋势,可和面、制馅工序怎么实现自动化?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捏’出18个褶?速冻和包装又如何一体化?”冯克兰和其他师傅们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耗时近一年,与国内外多个工程师团队合作,历经千余次论证、试验、调试,狗不理研制出专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近年来,尽管员工数量没有增加,狗不理却实现了产能翻番。不仅如此,生产过程中人员接触大为减少,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
老字号因“老”而自带光环,价值在“老”;但也容易因老而陷入困境,出路在“新”。
诞生于1955年的海鸥手表,时至今日线上销售已占销售总量的70%。
作为一家“老资格”的国有企业,海鸥手表已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期借助外部力量的进入,带来新理念、新创意、新人才,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升级换代。
定力
要耐得住寂寞,脑子不能发热,做久而不图快,做强而不图大
“都什么年代了,还手工做鞋?”
“老美华,听名字就不时尚!”
自打进入老美华,“80后”杨杰记不清被问过多少遍。起初对公司历史和业务不熟悉,不知如何作答。可几年下来,杨杰说起来头头是道。
“从1911年到现在,上百年的历史,能存续下来就很不容易了。弥足珍贵的不只是这块招牌,更重要的是工艺和精神。”杨杰说。
这些年,老美华也有创新。在产品种类上,不仅鞋帽推陈出新,还向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全方位延伸业务。在顾客群体上,既吸引年轻客户,更要留住老年客户。
变化之中,也有不变。比如“粘、拉、调、配、套”等数十道制鞋工序,无一缩减;比如请顾客试鞋的姿势,左手低、右手高、向前跪一步;比如鞋卖出一年后损坏,还可拿回店修补……
“优秀的传统、过硬的质量、良好的口碑,才让老字号企业虽历经百年风雨,却能传扬至今。”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表示,老字号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要大胆创新,更要把传统、品质坚持好。
期许
对老字号最好的保护,就是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政策“搭桥”,让企业行稳致远
除了企业自身的创新与坚守,政策如何扶上马、送一程?
近年来,天津市积极引导高校与老字号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工作室和教学实习基地,同时支持老字号企业及其技艺传承人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政府支持下,一些老字号企业主动而为,招揽人才。
《天津市振兴老字号工作方案(2018—2020年)》去年出台,提出对“优势明显、发展健康、具有潜力”的老字号企业,创造条件做大做强;对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但发展面临困难的老字号企业,通过改革培育其新的增长点;对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技艺精湛但现阶段活力不足、困难较大或濒临破产的老字号企业,通过转让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实施改组改制。
“政府的扶持很必要,但毕竟还是外力。”天津市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邢建华说。这两年,天津市老字号协会时常组织活动,把老字号企业的负责人聚到一起,共商发展良策。虽然有分歧、有争论,但更有共识,“老字号企业要想早日迎来春天,关键是要守正创新,练好内功,学会在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