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我家,就是××公园旁边的小区。”如今去朋友家串门,总能收到这样的“导航信息”。这几年,天津的市容环境建设中,公园不断新建、扩容或是“换颜”,在自家附近总能找到一个甚至是几个景致好、有特色,还能免费逛的公园。天津市市容园林“十三五”发展规划还确定,到2020年天津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到12平方米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家门口的公园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天津也将成为一座公园一样的城市。
其实,天津和公园的故事早已有之,丰富的园林景致出现在一座城市中,是天津独有的历史景观,很多天津人的记忆中装满了关于“老花园”的故事。可是,随着城市发展,一些“老花园”消失了,而更多的新公园又为这座城市添置了新景,在这新老交替中,人们也越发读懂了天津。
现在的中心公园,以前叫法国花园。当年,园中有八角形双柱石亭,‘收剑入鞘’姿势的圣女贞德铜像只能在图片上找到了。抗战期间,日军占用这个花园时就把这个铜像熔毁了。上个世纪20年代,意租界马可波罗广场上建起了意国花园,园内有三个风格各异的亭子,以及喷水池、花坛、球场、运动场和儿童游乐场。园内树木茂盛,幽雅安逸。1933年建了回力球馆(今一宫),是当时人们运动健身的场所。”天津记忆文化志愿者团队的成员张翔向记者介绍着一张张照片上“秀色”各异的花园。
目前,这支团队受政府部门的委托,正在整理着大量的老照片,准备编辑成册,记录下天津那些著名“老花园”的前世与今生。
这个团队的成员们表示,大部分“老花园”的原貌,那种细节的精致绝非语言可以描述的。这次要编辑的图册,收录了天津14个主要的“老花园”,重点展示1949年之前形成的公共花园或由私家花园改为公共花园的历史图像,希望通过展示老照片,让人们体会其规划、建设、流变的历程。现在,这些“老花园”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也换了新颜,还有当年的“花园”如今成了“公园”。
对于不同时代的人来说,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一个舒适的运动空间,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这方面的需求更高,时下的爱跑一族和热衷于在朋友圈里比拼步数的健身达人,首选的绿色锻炼场所也是景色怡人的各大公园。
在2015年20项民心工程中,天津市提出将体育设施与园林绿化相结合,为具备条件的公园补建体育设施,目前一批体育健身公园提升改造已经接近尾声。例如:南开区的南开公园,一直都是周围10多个社区居民的“休闲小天地”,也是大家健身的一个场所。
■ 公园都玩起了主题
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纪念公园、人防公园……现在的公园也都玩起“主题”的概念了。近年来,天津市实施生态大绿、城市美化、环境净化、城市亮化、管理细化的市容环境整治工程,新建和提升改造公园是工程中的重点内容,近两年来,每年都会有三四十个“新公园”免费开放,给人们的生活空间增添着新景,也给城市增添着新的“绿肺”。新时期的公园,要体现“生态”特色,天津市要求公园建设不仅要视觉上美观,更要满足人们休憩、娱乐、健身、社交等方面的需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均将划分出不同功能区,满足市民多样需求。
■ “玉园”成桥区文化的佳作
2015年提升改造完成的“玉园”,是津城创新设计、利用桥下空间、体现桥区文化的“佳作”。“玉园”就在盐坨桥下,桥上车水马龙,桥下郁郁葱葱,公园以“盐业史”为主线,在原有桥柱表面雕琢盐文化浮雕,甬道廊架景亭错落布排,慢行林荫鹅卵石路,美女樱、香彩雀等,就是到了冬季也保持着秀丽的身姿和多样的色彩。建在桥墩下的公园,充分考虑到周围群众的休闲娱乐需求,在园内的适当位置设置器材、儿童活动沙坑、景观亭等便于百姓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公园还以“无墙不绿,以绿为墙”为特色实施垂直绿化。以前,被当做练车场甚至是垃圾场的桥下空间,现在可以变身为邻里花园,这样的创意将在天津市的数十座桥下实现。
■ 侯台城市公园将成最大“绿肺”
不算宽敞的桥下区域都可以成为别致的公园,社区和街角,也可以变为各具特色的公园小景。而“大手笔”的“巨型公园”,更体现了城市的绿意。正在建设中的侯台城市公园面积大过了人们最熟悉的水上公园,将成为天津目前最大的生态“绿肺”。这个公园按照生态、大绿、自然、低碳、精致的理念,构建林水交融互动、自然山水大绿、富有园林趣味、满足市民游憩的地标性城市公园精品。依据公园周边用地规划及园内水陆轮廓、路网布局,公园规划面积158.3公顷,其中水体面积61.3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43.61%。公园以大乔配小乔、乔下有灌、灌下有花、花下有草的植物配植方式,营造出富有厚度、密度、高度、深度、宽度、季相、层次的大绿浓荫空间……这样的大公园已经让人们心向往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