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能起保护作用没事总掏反而伤耳

14.09.2016  15:36

  家住河西区的陈大爷前不久出现了耳道刺痒、听力下降、耳鸣的症状,他用挖耳勺掏了些耳屎后,症状仍未缓解,自认为是上火了,又在附近药店买了些清火的药物和滴耳液,结果这“自我疗法”非但没见效,还导致耳道发炎,听力减退。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里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学名叫耵聍,对耳朵有保护作用。”为陈大爷做治疗的天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任海棠告诉记者,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厘米-3厘米,耳屎位于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部位,而靠近鼓膜的另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

  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耵聍掏净,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反而会引起慢性炎症,导致耳朵出现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听力下降。

  “大家常认为,耳屎堵住耳朵,才会听力下降,其实正常情况下,即便不掏,耵聍也会自动掉出来。”任海棠解释说,耵聍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到耳朵外面。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如果经常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耵聍出不来——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耵聍,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耵聍不能自己排出。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耵聍的分泌异常,耵聍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任海棠说,不仅不建议一般人经常掏耳朵,老年人更该格外注意,因为老年人的外耳道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如果感觉耳朵不适,可以用小棉棒蘸上甘油或植物油湿润耳道,以缓解症状。如发生感染,可先用些抗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若不见好转,则须立即到医院处理。

  他最后提醒,一旦发现耵聍栓塞,特别是耳道进水后,耵聍胀大引起耳闷、听力减退甚至耳痛时,需要尽快请医生处理,千万不要自行乱掏,以免引起耳道发炎。(张昭)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