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计划未完结的故事:这里的工会“模样”变了
07.06.2016 11:00
本文来源: 总工会
实现“零距离接触”与“精准发力”,打通联系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寻路 聚力计划未完结的故事:这里的工会“模样”变了
孩子跑进跑出玩耍、工人们打乒乓球、有女工在看书……深圳市龙华新区银星工联会职工之家,已经成为银星工业园里上万职工常来常往的“家”。
这个开放、接纳的“家”,可谓深圳市总工会重塑工会群众根基,建设有用工会、实力工会的“窗口”。而第一期“聚力计划”C组的6家企业,就在这个工业园区。
职工的“模样”变了
面对覃芳燕们的变化,工会除了理解,更需引导
外出聚会回来,穿着红裙子、染着黄头发的90后富士电机工人覃方燕走进宿舍,脚一蹬,把高跟鞋脱在白工鞋旁边。不久前,她刚花了2300元参加了人生第一次旅行。她的主管、深圳第一代打工妹张霞感慨,“两代人,很不同”。
张霞19岁来到深圳打工挣钱帮父母,现在给儿子“攒钱”,“哪像她舍得给自己花钱,买衣服都要‘牌子’的哦!”
更不同的是,覃芳燕关注了微信公众号“深圳工会”,会员证放在床边抽屉里。她想参加和平社区工联会组织的瑜伽班,还想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其实,感觉到“两代人,很不同”的,又岂止张霞。
深圳基层工会干部何宝克在与90后工人朝夕相处中发现,上一代打工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遭遇侵权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新生代工人又增加了如何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徘徊中找到归属和安全感。正是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未来又是什么样,90后工人容易“说走就走”。最严重的1个月,富士电机(深圳)有限公司工人流失率超过20%。为了应对一次交货高峰,工厂不得不储备200名工人应对高流失率。
如何让职工和企业“聚力”,共同发展?
“工会组织必须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工作方式上全面创新。只有走进职工、回归职工,才能组织职工、引导职工。”基于此,深圳市总提出了“建设有用工会、实力工会、办好源头治理劳资纠纷实验区”的工作思路。2014年9月,宝安区和平社区、龙华新区银星高科技工业园作为市级“源头治理劳资纠纷实验区”,率先开始了创新工会工作的探索。
那么,怎样才算源头治理?创新的突破点又在哪里?
2014年底,深圳市易佰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出现了50人左右的劳动争议事件,深圳市福永街道和平社区工联会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罗俊池在事后总结中发现,劳动争议中,工人代表选举存在问题,工人诉求不统一,各方与企业的沟通都非常不充分,而企业本身也缺少处理问题的预案。
“大家都有理,大家都有气。”
带着这个困惑,罗俊池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了“聚力计划”。包括他在内的工会干部们豁然开朗:“让劳动关系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进入到决定自己利益的事务沟通中,这才是源头治理劳动纠纷的基础。”
“在劳动关系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和谐劳动关系其实就这么简单。”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聚力计划”中,深圳市总工会力主让劳资对话不只是“看起来很美丽”。
工会的“模样”变了
“工会从工人中来,工人聚到工会里去”
在深圳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先行且发育较为成熟的城市,工会的存在,对矫正市场失灵,让劳动关系处于动态有序,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聚力计划”的推进,使得正视劳动关系发展的规律,通过引入对话模式源头治理劳动纠纷,逐渐植入劳动关系各方的意识。而工会的这一探索,正悄然改变着企业劳动关系生态——
镜头1:理光高科技公司。
“当然不同,虽然都是工会活动,以前是日方老板喜欢的羽毛球,现在是员工自己喜欢的篮球。”理光高科技工会目前仅员工代表就有200多名。“聚力计划”中工人言语“提醒”这家企业工会,不断改革勿“脱离职工”。“每周雷打不动的员工接待日”,让拥有4000多会员的工会主席徐武元,能够随时“摸”到职工的想法、需求。
镜头2:深圳音乐厅里。
2015年8月27日,第四届南都留守儿童合唱团音乐会后,39位留守儿童和父母还在舞台上依依不舍。深圳市总工会调查表明,新生代职工69%都把儿童留守在家,父母子女间稀缺亲情。一位鲜少和孩子见面的女工当场就流泪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说话,工会活动帮助我找到跟孩子交流的方法”。工会服务活动,针对特定职工进行“零距离接触”,实施“精准发力”,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镜头3:“互联网”上。
2016年1月,深圳市总工会开展“关爱来深建设者”主题公益活动,向不能回家过年的职工赠送3000张深圳著名景区门票。20天的时间内,3万多名农民工通过“深圳工会”微信公众号报名申请。2015年全年,公众号各类活动参与人次累计超过52万人次。
本文来源: 总工会
07.06.2016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