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聚焦绿色增效 扎实推进春耕生产

16.03.2016  11:36
      立春以来,安徽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科学谋划、全面部署春季农业生产,迅速掀起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热潮,为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

   一是抓田管,促苗情,夯实夏收粮油丰收基础。 积极组织专家制定印发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定期监测,搞好技术指导服务,迅速掀起以科学追肥、病虫防控、清沟沥水、化学除草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工作。截至2月底,全省已清沟沥水500万亩,化除3000万亩,追施小麦返青肥、油菜蕾苔肥890万亩,防治小麦纹枯病、麦蜘蛛600万亩次,促进了夏收粮油苗情加快转化升级。目前,小麦一、二类苗占89.6%,比越冬前提高3.5个百分点;油菜一、二类苗占77%,比越冬前提高1.3个百分点,同比均增加3个百分点。

   二是稳产能,调结构,优化种植模式区域布局。 在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的基础上,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紧紧抓住春播时机,有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稳定沿淮淮北地区小麦和淮河以南地区水稻等口粮作物生产,打造淮北平原优质小麦“大粮仓”和沿江江淮绿色安全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实施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双千工程”,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高效集约耕作模式。按照农牧结合、以养定种,发展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推广稻鸭共育、稻鱼共生、稻虾连作等种养模式。据安徽省农委农情调度,2016年全省农作物意向种植面积13372.7万亩,比上年减少40.5万亩,其中玉米减少70多万亩、棉花减少近50万亩,蔬菜增加40多万亩、豆类增加30多万亩、薯类增加近10万亩,稻谷基本持平。

   三是重增效,转方式,推进绿色增产示范推广。 坚持“绿色、增产、效益”的理念,落实“三推”(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三节”(节肥、节药、节水)技术,重点开展100个粮食绿色增产增效示范片、100个示范村和100个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打造绿色发展的先行区,引领粮食绿色增产增效。扎实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预计全省22个县新建水稻育秧工厂300多座。制定发展专用品牌粮食试点意见,推动粮食生产向专用粮食和品牌粮食生产转变,促进粮食产业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四是强扶持,优服务,做实春季农业生产保障。 整合涉农资金,设立专用粮食绿色增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项目,积极推进优质专用品种推广、新型肥料推广、绿色农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新型机械作业等项目落实。省农委积极推进优质放心农资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及时派出工作组分赴主产区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督导,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包村联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万名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春季田管3955万亩次,培训农民31万人次。全省种子和化肥、农药等农资货源充足,价格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