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园引入社会力量守护新区“西大门”环境

02.07.2015  12:58

   天津北方网讯: 干净整洁的街道,井然有序的社区环境……在老新区人眼里,这种市容形象和 滨海新区 胡家园街这个“城市老大难”很难沾上边,而在今年开展“大干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后,胡家园街道市容环境“大变样”。

  该街创新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议标等形式,签订长效管护协议,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切切实实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该街在新区城市管理考核的排名也不断提升。

   多重挑战考验“西大门

  胡家园街地处新区西部,与东丽区接壤。“我们街道现辖行政区域面积75.2平方公里,位于城乡接合部,总人口13万,其中外来人口7.5万。”胡家园街道建设管理办公室王十月告诉记者,“胡家园街道的垃圾产生量主要为两个源头,其一来自本地居民,按照平均每人每天产生1.1公斤垃圾计算,胡家园街道每天产生垃圾100余吨。其二则是‘垃圾下乡’。”所谓“垃圾下乡”,指的是城市装修垃圾、工程垃圾等运送至胡家园街道乱堆乱倒。“由于是涉农街道,环境卫生基础条件差,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较淡,卫生常识了解少,再加上防不胜防的‘垃圾下乡’,导致长期以来胡家园街道的环境卫生状况相对较差。”王十月说。

  为大力提升市容环境,胡家园街想过很多解决办法。过去,该街多采用集中式清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集中清整后,环境焕然一新。随着时间推移,各种垃圾又会渐渐堆积,卫生死角扫而不断,再次影响百姓生活环境。

   引入社会力量助力长效管理

  一边是处处堆积的垃圾,脏乱的环境,一边是维护新区形象的要求,百姓对良好生活环境殷切的期盼,怎么办?胡家园街道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分门别类,针对不同项目签定了不同的长效管护协议,目前已初步显现效果。

  “在2014年,我们就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当时是将郑田路等两条道路的扫保工作进行外包,效果不错,所以今年开始全面推广。”王十月介绍道。

  按照合同金额的不同,胡家园街道分别采取了公开招投标和议标的方式,与四家不同的劳务公司签订了协议。

  “对于50万元以下的项目,我们采取邀标、议标的方式,对于50万元以上的项目,则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如针对百姓关注的小广告随处张贴,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胡家园街道通过议标方式,与一家具有资质的劳务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对胡家园街道10条道路沿街的小广告随时进行清理。而对津塘公路沿线181个路口50米范围内的垃圾清运,海兴路、胡北路、于庄子路、小咀道、高房道五条路的扫保,则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协议年限为一年,各家公司需要按照协议内容进行小广告清理、道路扫保等,如果在新区相关部门的检查中该项内容被扣分,或者出现群众信访的情况,则将对公司处以协议金额1‰-5‰的罚款,相应的,对于做得好的公司,将给予一定奖励。

  “根据扫保或管理的情况,公司会对其员工进行相应的奖惩,大大调动了扫保等人员的积极性。”胡家园街道副调研员吕永先说。

  记者在于庄子路附近看到,这附近无论是电线杆子,还是小区围墙,或者沿街楼体,都没有一张小广告,能看到的只是小广告被清除后新粉刷的痕迹。一位小广告发放人员手拿一叠小广告从记者身边经过,没有选择张贴,而是挨个走近沿街店铺发放。“他们都已经知道张贴马上就会被清除,所以选择发放。”在这里记者还看到,路面被清扫得非常干净,往日随处丢弃的垃圾也消失不见。

  随着“大干150天”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胡家园街道共清理重点点位2878个,清理垃圾近7万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市容环境存在的顽疾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在新区城市管理考核中,胡家园街道的排名由曾经的最后一名逐步提升,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