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面临失传 工匠盼传统技艺有传人

24.06.2015  13:06

张树生在天津市造船厂轮机车间工作。
新港船舶重工厂区

   天津北方网讯: 渤海之滨,因独特的海洋地理优势,孕育了蓬勃的造船业。天津滨海也走出了许多在全国都颇有名的造船工匠。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传统造船技法逐渐被新技术取代,一些造船方面的纯手工技艺也面临失传境况。

   “纸笔时代”渐行渐远

  李申是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退休职工,在岗几十年都在从事造船设计方面的工作。李申告诉记者,从进厂到退休,他见证了船厂设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细,从手工到自动化,他和同事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天津的造船业逐步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认可。

  1967年,李申从大连工学院的造船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新港船厂(现为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当时所有刚毕业的年轻人进厂后都要到车间劳动两年。”李申说,刚到天津,他看到新港船厂的造船能力在全国属于中等水平,造船技术还处在摸索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新港船厂专门成立了造船设计部门,为总装、舾装服务。李申回忆,当初设计部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趴在桌上用图版绘图,手绘图纸后交给负责总装的工人,由他们根据图纸的样子进行组装建造。但是因为手绘图纸容易出现误差,很多数值不够精确,造船工人需要不断调整、改造、磨合。渐渐地,科技发展出现了手摇计算器,这是一种齿数可变的齿轮计算机,它的出现给造船设计部的工作带来巨大改变,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

  “那个年代人们更加重视实干的岗位,总觉得设计部门是可有可无,不重要的。”李申告诉记者,但是新港船厂却打破传统思维,不断向发达国家吸取经验,并逐渐完善提高船厂的造船能力。

  上世纪80年代,为了进一步提高造船能力,李申和其他同事赴日本的造船厂参观学习。“出国找差距确实开阔了视野。日本的造船业在当时相当先进,他们认为设计部门是造船的灵魂,设计精确一点点,大于施工人员的所有努力。”李申和同事们将先进的技艺带回国,根据船厂特点不断创新,新港船厂很快就有了质的飞越。

  1986年,新港船厂建造了第一艘出口的远洋货轮,这艘7000吨级货轮由捷克斯洛伐克购买。船舶基础设计由上海设计研究院负责,详细设计由新港船厂和日本方面联合设计。这艘货轮得到肯定,此后,新港船厂的出口订单逐年增多。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更加科学智能的计算机问世,“计算机非常庞大,当时造船厂还专门配置了一间屋子放置那些笨重的大家伙。”李申说,新技术不断出现,船厂的设计工作也越来越精细,用纸和笔画图纸的年代已经过去,全部转移到计算机上。到了21世纪,计算机逐渐“瘦身”,智能化逐渐增强,在电脑上就可以进行船体、轮机等多维度设计,所有数值计算,只需敲一个公式就能准确无误。

   告别船台造船方式

  李申告诉记者,在新港船厂工作的几十年,他和同事们不断学习新技术和管理经验,新港船厂的造船能力也逐年增强。一批批国际订单在他们的努力下,得到认可和赞赏。但是,李申说,最让他感动的还是新港船厂2012年的一次飞跃。

  2012年8月14日,随着为德国建造的14000吨多用途集装箱船舶BBC DANUBE号的顺利下水,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新港厂区的两座船台完成历史使命,退出造船,这标志着新港船舶重工告别船台造船方式,进入大船坞造船时代。

  记者了解,拥有两座船台的新港船厂曾建造过客货轮、重吊船、散货船、多用途船、集装箱船、火车渡轮等十几种类型的船舶220多艘,船舶出口到日本、德国、缅甸、秘鲁、古巴、丹麦、瑞士、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临港经济区,在岸线长度3900米的新船厂内,50万吨级和30万吨级造船坞正在书写造船业的辉煌。目前,中船重工临港基地造船能力超过300万载重吨,具备建造30万吨级、50万吨级世界最大载重船舶能力,单体修造船企业规模国内最大。

   手工技艺传承难

  与李申不同,天津市造船厂的退休职工张树生却显得有些悲观。张树生在岗期间是负责船厂轮机车间的技术工作。2008年,退休后,因为船厂缺少技能人才,很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船厂继续聘请其回厂工作。

  张树生告诉记者,天津市造船厂以建造渔船为主,上世纪70年代船厂业务量比较繁忙。每年开工六条船,完工四条,这在当时属于比较先进的。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受渤海圈渔业生态不平衡的影响,一些渔民开始转行,直接影响了渔业造船的发展。于是,天津市造船厂开始转变思路,增加修船和改造船的业务。

  张树生告诉记者,造船、修船都少不了现场的技术人员,但是这些年他明显感到新生力量的匮乏。上世纪80年代,张树生在轮机车间先后带了四个徒弟,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四个人全部调走改做其他工作。 “待遇不好是一方面原因,年轻人不能塌下心来务实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张树生介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作为镗床工二级工人,每月收入41.64元,他带的徒弟属于一级工人级别每月收入35.5元。这样的收入相比其他工种收入低很多。

  进入21世纪,天津市造船厂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业务量也开始减少,最让张树生着急的是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可是一手技能却不知道传授给谁。“近十几年,船厂技术部门没有进过年轻人。”张树生告诉记者,目前造船厂的轮机车间只有两名员工,就是退休返聘的他和另外一位40多岁的女同事。

  张树生说,他刚参加工作时那份“以厂为家”的信念已在他心里扎根,“上班一天,我就要把一天的工作做好,哪怕没有工资我也要做。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心态太浮躁了,不愿意学习不肯吃苦。”张树生说,造船是渤海之滨的特色,应该鼓励更多年轻人传承手艺。

   观点:科技进步手艺不能丢

  塘沽历史学者李学韩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造船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逐渐显现,但是在造船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操作必须手工完成。手艺是否娴熟、精准,也将直接影响造船的质量。

  李学韩介绍,过去造船往往需要按照1:1或者其他比例进行放样。所谓放样就是根据设计图纸按比例进行船体型线和构件的放大工作,这是船舶建造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放样工人在过去属于很高级的工种,一般工人无法精准完成。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造船厂如今已经是电子放样,通过函数坐标,可以看到船体立体结构,不但更加精准,而且大大提高了效率。

  此外,科技可以完成的造船环节外,仍然有一些工作需要人工完成,而且需要工人有丰富的经验及娴熟的手艺。比如轴承工作以及调试工作,就需要工人操作完成。一个经验丰富的工人可以避免很多科技漏洞。

  李学韩说,无论科技怎样发展,老一辈总结的传统手工技艺都是船舶建造的法宝。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