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区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区一次党代会精神

03.01.2017  22:03

      蓟州区旅游局迅速传达学习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把全体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高水平,认真谋划旅游工作: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突出产业融合和全域建设,体现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地域优势、文化优势,放大辐射效应,瞄准“高端、高质、高新”,发展高端业态,把优势变成特色,体现特色突出的高水平;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练好内功,体现效速兼取的高水平,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一是制定科学规划,突出引领作用。深入落实多规合一,启动1+4+3规划体系建设,编制1个蓟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盘山、长城、八仙山、梨木台4个标志性景区规划,山区、库区、平原3个区域旅游规划,全面整合相关资源。
      二是深化产业融合,促进提质增效。着力打造核心吸引物。全面推进以国家5A级景区盘山为核心的西部大盘山休闲观光旅游区,以长城、梨木台两大精品景区为核心的北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以薰衣草庄园和湿地公园为核心的东部环湖生态旅游区,以苗木观赏、蔬菜采摘、特色餐饮为重点的南部观光农业旅游区,以新城商业综合体、古城文化观光区为代表的大城区旅游综合服务区等5大板块建设,通过区域内标志性景区提升和特色化产业链条完善,打造主题鲜明、业态丰富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和综合体,形成“一核三带四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重点提升乡村休闲游。按照“党建引领、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公司运营”模式, 突出慢调田园生活,打造全景乡村旅游。重点实现三个转变:按照村公司纳入镇旅游公司,镇旅游公司纳入蓟州旅游文化集团的模式,推进全区乡村旅游业从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向公司化统一管理转变,增加政府税收,扩大农民收入;推进以餐宿为重点的北部山区向以麦田文化、观光农业为重点的南部平原延伸,从乡村旅游特色村向郭家沟、小穿乡野公园、大巨各庄香草园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景区点转变,拓展全域旅游发展空间;推进低端农家院向市民农庄、精品民宿和下营全域旅游小镇、穿芳峪全域旅游小镇等乡村旅游高端品牌化转变,提升发展效速。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加大商旅融合,建设新城商业综合体、古城文化休闲区等旅游集聚区,在重点景区周边、旅游干线沿线建设特色旅游购物店、购物市场和小吃一条街等;加大文旅融合,在开展蓟州礼物评选基础上,打造一批蓟州礼物专营店,提升旅游商品文化影响力;加大工旅融合,创建兴泰德烧锅白酒等工业旅游示范点2家;加大体旅融合,开发徒步、骑行慢道30条, 培育盘山国际越野挑战赛、梨木台全国登山大赛等体育赛事。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实现共建共享。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在去年提升改造旅游厕所114座的基础上,加大旅游特色村和旅游干线厕所建设,确保临街、临景企事业单位厕所免费向公众开放;以镇村和委办局为单位,开展卫生大清整,对景区周边环境联合治理,形成城市、农村、景区环境协调一致。启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建设全域旅游数据中心,打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高效实用、覆盖全域的智慧旅游体系;深入推进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在重要节点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5个;结合旅游干线加油站提升改造,建设旅游驿站8个;整合29188890民生热线服务功能,打造蓟州统一的旅游咨询、投诉平台,形成政府管理高效、企业营销和游客需求高度对接、服务便捷的信息化网络。
      四是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动力。本着“内引外联,借外力强自身”的原则,在做好下营全域小镇、官庄市民农庄和城区古城开发等新签约大项目跟踪服务基础上,继续深化多元投入机制,拓宽旅游业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我区全域旅游建设;引进有实力、有品位、有经验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区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将项目列入天津市级层面重点项目盘子,争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实体支撑。
      五是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建立蓟州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大对全区旅游工作综合性协调。强化综合执法局职能,成立景区执法大队,加大重点景区周边环境综合执法力度;分别与区人民法院和市场监管局联合,在各旅游镇乡法庭和市场监管所设置兼职机构,建立本区域旅游案件办理和旅游工商管理绿色通道,为全域旅游提供综合执法保障。深化旅游集团体制改革,将盘山、黄崖关长城、梨木台、八仙山几大国有重点景区统一管理,真正实现企业化运营,成为蓟州旅游业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