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法实施12年 天津审改工作创先争优
30.06.2016 14:19
本文来源: 商务之窗
伴随《行政许可法》的从无到有、实施的逐步深入,历经12年的改革洗礼,天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累累硕果,多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
构建“三级中心四级服务”体系。 市本级、16个区县、自贸试验区、10个主体功能区及231个街乡镇全部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并延伸建立了3688个社区(村)便民服务代办点,建成全市行政审批“三级中心、四级服务”体系,并不断扩展市和区县“中心”载体功能,搭建起集“行政审批、要素配置、社会服务、效能监察、民生服务、执法监督”六个平台于一体的政务服务大平台,把政府权力关进政务中心制度的“笼子”。
一份清单晒出权力家底。 先后十轮依法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295项减少至274项,并在全国首创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次清零改革。分类编制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年度目录版本,晒出权力家底,促进行政审批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公布23类675家审批中介清单,实行诚信评价,使中介效率提速30%以上。
一颗印章办理审批事项。 在滨海新区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的基础上,全市16个区县全部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颗印章审批、一个大厅服务,成为全国首个全区域覆盖的综合试点。37个市级部门成立行政审批处,整建制进驻“中心”,形成了“市级部门审批处+区县审批局”的审批运转体制。2015年5月29日,国务院审改办、法制办在天津召开现场会,推广天津区县审批局模式,滨海新区109颗封存的公章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具有里程碑意义。
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 建成全市横联部门、纵贯街镇的审批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全市一网审批、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市和区县所有审批事项全部开通网上办理功能,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同步运行,网上直办率达到30%,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新投资项目联合审批,通过“8+X”部门联动,推进投资项目快审批早开工,联审流程累计完成项目审批2.4万个,总投资6万亿,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流环境。企业设立实现五证合一,一天办结“一照一码一章一票”,极大地激发了创新创业热情,新注册企业由过去的一天100多家增长到400多家,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全面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 编制了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对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收费依据等21个方面的内容逐项进行严格审核,精简审批要件,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结时限,审批服务持续规范。出台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服务规范、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运行基本规范和行政许可事项操作规程总则三个地方标准,开展服务评价,接受群众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审批服务标准化开展以来,申请材料由8325件减少到3945件,减少52.6%,平均承诺办结时限由21.5天减少到6.6天,提速3.3倍。
“88908890”一个号码便民利民。 用改革的思路加以整合,将53条政府服务热线整合成88908890一个号码,在全国首创并建立了集政府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专线。通过持续在强化培训、完善知识库、落实时效及督办考核等方面下功夫,第一时间联系群众、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总体接通率、办结率、回访率均达到98%以上。自2015年5月20日正式开通以来,平台累计受理群众求助事项600多万件,总量突破2300万件,日均接听量达2.5万件,群众有事“拨拨就灵”,成了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政府成事率和群众舒适度双双提高。
打造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平台。 建成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与37个市级部门、57市级执法主体、16个区县政府、2979个承办单位实现联网对接和信息交换,归集行政执法基础信息11万条,实现“两级平台、三级监督”。平台已累计归集执法检查53万次、执法案件607万条,实现对每名执法人员、每个执法行为、每次执法结果的全程监督和公开透明,有力促进解决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推进权力干净运行。
以机制改革倒逼管理体制改革。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12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天津市组织实施了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份表格管检查、一套体系管廉政、一张绿卡管引才、一份单卡管通关、一个号码管服务等“十个一”改革,推进“放管服”三管齐下,逐步形成了推进行政体制系统性改革的制度集成。“十个一”改革即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支撑,也是打造高效透明低成本的政务服务体系,建立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有益尝试,为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发展定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文来源: 商务之窗
30.06.2016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