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力量

26.02.2016  20:39

   旅行的真谛

  时下有这样一个流行语——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在路上,就是为了行走,而行走,就是为了要找一个地方,安放灵魂。

  事实上,世俗中有太多的牵绊。不少人有这样的情况:读大学时,问你理想是什么,你说环游世界;读完大学,你说找工作后再去;工作稳定,你说等结婚带爱人一起去;有了小孩,你说小孩大点再去;孩子大了,你说等退休一家人去。终于你自己也白发苍苍,再也走不动了。你说,下辈子,下辈子一定要趁年轻出去走走……总有太多的理由,让我们的步伐迈不开,走不远。一个人长期蜗居在一个地方,每一天都重复着既定的生活轨迹,他的性情很可能会变得麻木。对于旅行,我们缺的不是时间和金钱,而是那种正确直面的态度,说走就走的勇气和果断。

   行走的力量

  旅行可以拆解成出发和抵达,两者各有妙处,而中间过程更可玩味。比如跟团游阳朔,一般都是乘汽船游漓江,上岸后直奔阳朔。其实,可以从网上预订一艘竹筏,趁着清晨的薄雾从杨堤划向兴坪。这是漓江的最精华路段,既没有机器马达的轰鸣,也可以指点船夫在心仪的地点流连,更可以直达百年古镇兴坪,步行穿过青石板路,体味历史的沉淀。之后和古镇上的人们挤一小段车奔赴阳朔,就能最快的融入当地的生活。

   舌尖的味道

  吃,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多数人把吃视为旅行是否快乐的因素,在游玩中享受美食,在美食中尽情游玩。我们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束之高阁是难以吃到真正属于这个城市的味道的,百姓家的三餐,路边的大排档,才纪录着整个城市的风貌。这也是我在旅行中喜欢选择干净、舒适的民宿,感受当地人日常生活的原因。除了心灵的感动外,我也曾在旅行中被挑起潜在的味觉。比如随着“阳春三月啖江鲜”的诱惑,拼死吃河豚,同时还发现了一种妙物。莼菜作为春天的信号,那种黏滑的口感,鲜而不腻。李渔“终极版”的四美羹,用蕈、莼菜、蟹黄和鱼肚做菜,把清鲜滑嫩做到了极致。太湖菜作为传统美食版图的一隅,哪怕是一箪食、一瓢饮,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气”。

  风景就在路上,在当下。最后用著名旅行家舒国治的一句话作结: 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 (作者系天津市司法局干部 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