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抓创新,谋未来
本报评论员
上海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前列。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上海唯有牢牢抓住“创新”这个推进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才能不负重托,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为全国提供先行示范,为上海人民开创美好未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产业格局大调整,各国纷纷提出自己的创新战略,重大科技革新与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大都市,纷纷把创新中心作为自己的转型目标。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就看我们现在能不能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抓住这一轮发展机遇期,乘势而上。
创新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过去那种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对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培育得过且过的老常态,已经难以为继,我们的经济发展“不能那么任性了”。老路走不通,就要开辟新路,而创新就是新的动力所在。
“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制造业强国,我们一定要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核心技术”。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对科研人员的这一番话,生动表明了中央对创新驱动的全局核心定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前瞻布局,对创新工程与项目的选择要有科学谋划。目前,许多兄弟省市正在积极制定和出台自主创新发展方案。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肩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这一国家战略,我们应该也必须有走在全国前列、世界前列的雄心和觉悟。
上海已经到了不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紧要关头。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抓住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不通不畅不活这个关键难题。针对抑制科技创新和阻断创新链的问题,列出政策突破点、提出政策措施和改革创新举措,突破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使应用型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产业化。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培养各类人才,是上海的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让创新创业者成为评价主体; 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分配激励,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上海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领会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坚决贯彻中央的战略决策与市委的全局部署,摒弃身上的惰性和任性,只争朝夕、快马加鞭,把推进科技创新放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与“四个中心”、与自贸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市上下要形成创新合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和上海实际的路子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原标题: 抓创新,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