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涉险”干部不能侥幸“闯关”

13.01.2015  16:37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杨卫泽的落马,打响了2015年反腐“打虎”的第一枪。在媒体深挖杨卫泽的过往履历时提到,在其政治生涯中屡次“涉险过关”。翻看以往的新闻和官方通报不难发现,近年来对贪腐官员、违纪干部的个人历史追溯中经常可以见到“涉险过关”这个词。虽然这些人最终难逃党纪国法的惩处,但我们不禁要问,在他们被查处之前,这一次次“涉险过关”的背后,“险”从何来?“关”又是如何过的?
      “险”的一个意思是危难,政治生涯中的“险”无外乎在工作或品行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如重大决策失误、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生活作风问题等等。无论出现哪种错误,都可以说是对政治生涯的“毁灭性打击”。至于杨卫泽“涉”的是哪种“险”我们还不完全清楚,但能够“屡次”平安无事,甚至不影响他的平步青云,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其实更可以说是一种讽刺。
      “涉险”无事,那自然就能“过关”。《说文》中有云:“关,以木横持门户也。”顾名思义,将洞开的大门以一定手段加以阻隔,使之不能随意通行。在从政为官的过程中,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到对干部“德勤绩效廉”等多方面的考核再到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这一道道“关口”的存在,其目的便是让为官者警钟长鸣、时时自律。同时还必须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微恙发展为沉疴、“小贪”酿成“巨腐”。因此,“关”之要义,意在防微杜渐、激浊扬清。可以说,关之有效,如同滤网。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问题官员能够“过关”呢?除了一些问题官员自身越来越狡猾外,难免让公众质疑那些用来“横持门户”把关的“木”不够硬、不够严,甚至是被虫蛀过的“朽木”。不可否认,极个别“把关者”或不能严格进行监督监管,讲人情、顾面子;或视相关法律法规和纪律条例不顾,收其“买路财”、大开方便门,任由个别干部“带病提拔”一路亨通。这些“朽木”的存在,不但使相关监管机制形同虚设,其自身也成为贪腐者之一,其患无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反思落马官员的“涉险过关”,更觉这番讲话含义的深刻。制度的“雄关”应坚如磐石,而落实制度的“把关人”则应正似钟馗,让心存侥幸的“涉险”干部闻风丧胆,不能侥幸“闯关”。惟其如此,制度的铁笼方能彰显其对权力的约束,法纪的雄关才能将身有劣迹者阻挡在外,确保风清气正、本固邦宁。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