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建设延续历史文脉 景观公园都有历史遗迹
天津北方网讯: 昨日,记者在中新天津生态城采访时了解到,生态城在建设之初就坚持“城市建设兼顾历史文脉延续”的原则,将历史作为一种资源进行详细的梳理,通过重现、整合和扩充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要素,打造自然环境与历史文脉相融合的生态城特有的地域文化。目前,生态城每一处景观公园,都能看到自然历史遗迹。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生态城蓟运河故道湿地景观公园看到,虽然已经进入冬季,但来这里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在这里游览,并不只是看绿色景观,这里的历史遗迹同样值得欣赏。”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公园中心地带,有一座用石片围起来的圆形灰白颜色的高大土台,不远处还有两座地下碉堡。“这片区域原是清军骑兵驻汉沽营城北炮台的选将营,也就是练兵操场,而这座土台就是当时的骑兵点将台,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了。”昨天,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会员、新区民俗文化研究者李瑞林告诉记者。
据李瑞林介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犯大沽口,于1859年5月受到守军的顽强抵抗,最后败退南逃。为加强海防,预防敌人再次来犯,率军防守的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向朝廷奏请,把防务重点从北塘移到汉沽营城,并在蓟运河两岸另建选将营垒,修筑炮台。1859年5月12日,清政府选定营城邵家芦苇圈、崔家芦苇圈建炮台两座,并于当日动工,1859年5月下旬修成。
“就一些史料记载的情况看,营城炮台3000多名马步官兵参加了抵抗英法联军入侵的残酷战斗,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在大沽之战中作出了一定贡献。”李瑞林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种种原因,汉沽营城炮台被拆除,而选将营的点将台得以保存。1958年,从朝鲜凯旋的志愿军来此驻防。当时此地为荒芜凄蛮、杂草丛生的盐碱地,战士们脱坯盖房、垦荒坨,用血汗建成了占地5平方公里的盐田,定名为“八一盐场”。2008年,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工建设,汉沽八一盐场整体搬迁。
“生态城管委会坚持‘城市建设兼顾历史文脉延续’的原则,在种植花木的同时,对遗迹进行修复保护,并通过文字、图片等介绍,教育游人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打造自然环境与历史文脉相融合的生态城特有的地域文化。”生态城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生态城内有多处文物遗址,另外还有蓟运河文化、盐业文化、河口湿地等地域自然景观特色文化资源。生态城将这些历史文化作为一种资源进行详细的梳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挖掘、提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