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浅议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的几个方面

27.12.2014  21:38

 

  史鹏翔观点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要从职工的利益出发,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和机遇。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职工就会感到踏实和有奔头,就会更加热爱并关心自己的企业,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当前,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如何调动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不断增强凝聚力、竞争力和向心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搞活企业,提高工作执行力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就会拥有无穷的活力。那么,如何调动企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呢?笔者认为,至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营造风清气正、理解和尊重广大职工群众的良好氛围
  职工群众作为党服务和依靠的对象,有权利也有能力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作出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监督问题的整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四风”方面存在哪些具体突出问题,为民务实清廉方面有哪些做得不够,群众心里最清楚。“尊重和理解职工”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要从职工的利益出发,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和机遇。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职工就会感到踏实和有奔头,就会更加热爱并关心自己的企业,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政工领导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平易近人。将“尊重和理解职工”作为一条政治纪律,大力营造尊重和理解职工的和谐氛围。在工作环境上,企业要尽力为职工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积极改造不利于职工身体健康,影响安全生产的不良环境和设施,在生活上要重点抓好“两堂一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职工搞好福利,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让职工愉快工作,体面生活。要为职工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争做学习型员工”活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以及小革新、小改制、小建议等“五小”活动,充分开发人才潜能,激发职工的创造力。企业要为职工提供学习、培训、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让职工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技能,满足职工自我发展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工作。

  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的各类激励机制
  1.物质激励。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事实上职工不但有物质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精神激励。通过人性化管理提高职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比如赋予员工管理和控制自己工作的自主权,便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
  3.工作激励。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靠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一个企业搞得好不好,目标能否实现,就看它能不能调动起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只有始终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优势,才能使广大职工有前进的精神动力,才能调动和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同时,要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切实形成一种有别于其他企业,能反映本企业管理风格,被企业成员所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和群体规范,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一支具有科学理想、先进技能和创造热情的团队,使企业的发展有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史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