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优先保障农业农村

23.02.2017  21:12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21680元,增长8%

    -全市安排支农支出174亿元,增长8.2%

    -农民自主创业可获最高30万元担保贷款

  从昨天召开的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本市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建设京津冀绿色精品高档菜篮子产品供给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产品物流中心区的“三区”定位,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全面完成“一减三增

  今年本市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继续调减粮食种植面积20万亩,增加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15万亩,经济林、生态林、苗圃5万亩,全面完成“一减三增”结构调整任务。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全年认定和奖励知名农产品品牌50个,初步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依托蓟州宅基地改革试点,创建一批农村产业、人文、居住和生产生活同步改善的示范工程。启动实施“放心猪肉”和“放心水产品”工程,创建武清、静海、西青、宝坻四个放心农产品示范区,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建设水产、蔬菜、生猪、奶牛四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10个“中以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区”并达产,推广50个农业新品种和50项农业新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累计达到12000人。

  加快推进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按中央要求完成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筹备设立天津农业投资基金,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全面完成结对帮扶困难村

  今年,是结对帮扶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将全面完成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500个村全部达到“五好党支部”创建标准,基本形成“一村一社”“一村一品”,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全部建成美丽村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本市还将研究谋划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开展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对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2600元以下的农村困难家庭,实施建档立卡、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加快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改善农村民生,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21680元,增长8%。

  建成美丽村庄150个,全市500个困难村全部建成美丽村庄、53个民族村全部达到“六化”“六有”建设标准。完成324个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达标排放。治理规模畜禽养殖场500家,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100个。加快推进绿化美化行动,全年造林绿化54万亩。

  支农资金“总盘子”进一步扩大

  本市将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领域,2017年,全市共安排支农支出174亿元,增长8.2%,支农资金“总盘子”进一步扩大。同时,将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实施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避免“碎片化”,集中财力办大事。完善财政分配机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完善涉农融资担保体系,支持成立天津农业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人

  今年全市人力社保部门将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全年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人。实施城乡一体的就业制度和政策,实行和城镇职工同等的就业政策,在专场招聘、岗前培训、参加社保、工资支付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使他们就业有着落,工作有保险,收入有保障。在促进农民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将实施创业项目引领,不断丰富和发展创业项目库,年底创业项目达到3万多个;实施创业小额贷款支持,对农民自主创业给予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贴息,对成功创业且带动就业5人以上的,给予最高50万元贷款再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