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企
杨洪伟
如果你去问一个没有毕业的学生:国有企业是什么样的?那么你得到的回答应该可能是:重宣传不重效益,重形式不重效率,重资历不重能力等等。当我2012年从一家大型私企集团真正走进国有企业之后,我才发现国有企业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样子,或者说现代化的国有企业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
就我个人职业经历的体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再奢望“避风港”。现代化的国企与私企的区别已经不再是企业归属不同所引发内在驱动力量,而是变革轨迹差异所映射出的外在管理特征。
国企也追求效益,但效益必须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效益是任何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国企也不例外,但国企存在的意义在于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社会和人们的作用和价值,而不是对利润的狂热追求。也许在私企的衬托下,国企显得冷漠了效益,但国企更注重的价值、是贡献、是使命,国企发展与变革的目标不会是对效益的盲目追求,而是对社会的责任。
国企也关注效率,但效率必须来源于机制的引导。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效率似乎成了新的竞争优势。但国企提高效率的方式不是依赖更有效率的人,而是依靠科学有效的机制。我所看到的国有企业并不是关注形式,忽略效率,而是通过正确的形式去创造并引导高效的行为,从而提高效率。有人说:“组织的存在就是为了消除对人的依赖性”,在这个观点上,国企做得更好,也会更扎实,更长久。
国企也看重能力,但能力必须满足于整体的平衡。有人说国企的晋升“论资排辈”,但我看到的国企同样关注个人的能力,同样给予员工多元化的发展的空间。但在国企的价值观中,员工并不是为了完成业绩而设置一枚棋子,而是组成企业核心动力的一块拼图,国企更关注员工能够平衡地发展,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而不过度崇拜那些格格不入的个人能力。“资历”是员工的一个衡量标准,而不是员工个人成长的依据。
现代化的国有企业早已不再是人们心中“稳定”、“低效”和“一成不变”的刻板形象。只有当你真正走进一家国企之后,你才能体会到国有企业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