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跟踪督办精准识别 严查基层“微腐败”
“开展专项工作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让违纪者付出代价,让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最后的成效怎么样,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人民群众检验。”在日前召开的广西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推进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于春生要求全区各地因地制宜、强化措施,持续发力、对症下药,确保专项行动有更大的突破,6月底前实现“取得明显成效”的工作目标。
为更好地了解专项工作开展情况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推进专项工作深入开展,近日,自治区纪委组织专项工作巡查调研小组兵分两路,深入河池、百色、贵港、来宾等地进行巡查调研。
转变作风,着力整治“脸难看”、“事难办”、推诿扯皮
“现在村委天天都有人值班,一讲有什么问题他们就下来帮我们解决。”河池市河池镇大杨村村民胡某说,专项工作开展后,“脸难看”、“事难办”、推诿扯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变。
自去年9月份以来,河池市紧盯当前基层违纪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相应设立了举报窗口,通过电话、网络、来信来访等多种途径,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同时实行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实行“1+1”跟踪督办机制,每条线索由一名领导和一个科室督办。开设监督曝光专区,坚持报刊、网络、电视等平台联动,大力宣传专项工作情况,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截至今年2月底,河池市共立案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378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38人,问责42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
创新方式,结合精准识别扶贫到户宣传
专项行动的宣传是否到位?群众对于政务的知晓率有多少?政策扶持的“最后一公里”进行到哪里了?
贵港市纪委编印了80万册《便民卡》,其他宣传资料近10万份,由各工作小组、乡镇、村干部以及包村干部发送农户手中,扎实开展送政策、听民意、找线索、查问题活动。
“信息都公开了,城乡补贴有多少,五保户有多少,小本子上全都有。”百色市田阳县五村镇桥马村村民农大姐拿着一张“明白卡”说。百色市把专项工作作为当前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强化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组成1800多个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拓宽摸排线索渠道,对历年问题线索“大起底”,从财政、扶贫、民政、林业、政法等系统进行大排查,实行办案联运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排查。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主动抓,以上率下,形成市、县、乡、村和部门“一盘棋”的工作大格局。2015年9月至今,百色市初核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1848件,办结732件,立案666件。截至3月10日,全市135个乡镇(社区)均有立案1件以上,实现全部乡镇(社区)消灭“零办案”的目标。
来宾市通过开展案例剖析、观看专题片、上廉政党课等形式教育动员,形成震慑。武宣县201名违纪违规人员主动上缴违纪款48.29万元,象州县14名干部职工主动退还林业贷款中央贴息资金89.34万元,兴宾区已有8人主动上缴违纪款19.8万元等。
完善机制,管住“微权”源头预防
针对村干部权利界定模糊、透明度小、决策随意、监管薄弱等问题,来宾市积极探索推行“微权利”清单管理办法,通过组织调研、下村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共梳理出包括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公共服务、惠民政策、村务公开、印章管理等6大类30项村干部‘微权利’清单。有效规范和保障了村“两委”的权利运行,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创新监督执纪工作机制,象州县探索“互联网+”,民生资金监管新模式,建立“象州县民生资金电子监管系统”,以实现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的有效监督。据了解,该系统建有微信查询平台、互联网在线查询平台和民生资金查询机查询平台三个子平台,自运行以来,监管民生资金866亿元,受益群众3279万人次。通过平台分析发现涉嫌不符合领取低保农户419户,停保401人,目前已对15名涉嫌违规领取低保人员进行立案问责。(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