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加玉的 “跑辇”梦:希望更多人了解苏庄宝辇
红色辇杆前端雕有龙头
苏庄宝辇
“会头”张加玉
张加玉检查宝辇
张加玉带热衷辇文化的村民参观并介绍宝辇
天津北方网讯: “跑辇”,为天津地区特有的民间广场文化艺术形式。宝辇作为“妈祖娘娘”(即天后、海神,俗称娘娘)出巡时的彩轿(交通工具),自明、清时期起在现在天津的东丽、津南区域兴起,而“跑辇”则成为人们祈求平安、庆祝丰收及节日庆祝时颇为喜爱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张加玉,东丽区无瑕街苏庄村人,苏庄宝辇花会“会头”,今年73岁。年逾古稀的张加玉多年都怀揣一个“跑辇”梦,他希望更多人了解苏庄宝辇,让苏庄宝辇能够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下去。张加玉认为,“跑辇”是村里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祈福庆祝文化,如今虽然喜欢跑辇的年轻人不多,但只要有人参与、喜欢,就不会后继无人。
张加玉老人十几岁便与宝辇结缘,师从老会头学习跑辇的技巧和修护方法。没有跑辇活动的日子里,张加玉只要有时间就会来到宝辇身边,检查破损及时养护。“当时没有文物传承与保护的概念,就是执著地认为老祖宗留下的宝辇得好好保护留存下去。”
苏庄村的宝辇始建于嘉庆十三年,后进行过一次较大维修,20世纪30年代逐渐没落,后又历经复兴直至被毁。现在的宝辇是1986年6月,在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区文化馆、当时李庄乡政府和村委会及民众共同集资2万余元,按原式样重新修造的。那时张加玉凭借对老辇的深刻记忆与养护经验技巧全程参与了新宝辇制作。
那段时间,张加玉特别开心,不仅因为重修宝辇,还有就是渐已成年的大儿子正如他当年一样,也在练习跑辇,参与新宝辇制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张加玉父子有了空闲就会一起或跑辇或研习新宝辇养护,父子感情也因共同的兴趣爱好不断加深。
据张加玉介绍,重修的宝辇为木质结构,高4米,重量约500公斤。辇身由辇座、辇顶、辇杆三部分组成。辇的底座为黑色,高90公分,长、宽各1.7米。辇座四周雕刻九狮图、福禄万代、丹凤朝阳、竹林三鹤等图案,均为描金彩绘。辇身四周包裹着杏黄色缎子的苏州刺绣,并绘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图案。辇顶盖为黄色,雕有8个高高昂起的龙头,8个龙嘴分别挂有长1.3米的嘴角灯。两根长6米的红色辇杆,前雕龙头,后刻龙尾,4根抬杠供8人抬辇时用。宝辇分上下五层,共悬挂49盏特制胶纸装饰灯。辇中的神龛供奉娘娘的塑像。
苏庄宝辇花会,继承了古老的出会仪式和传统的表演方式。每逢出会,经过一系列的祭奠、礼拜后,请出妈祖娘娘坐在辇正中的神龛。娘娘的塑像现为玻璃钢制作,重约16公斤。宝辇出会进行表演,俗称“跑辇”。出会的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壮观。各类执彩旗、手旗、杏黄旗及门旗的人员约20人,执开道铜锣、四面牌、座图、叉子灯、銮驾的人员约20人,抬辇者8人,其他人员或执驾前伞,或手扶把尺,或手拿高凳、小凳等总共80余人。被高高抬起的宝辇会在行进中做“八字”、“圆圈”、“跑蛇形”等不同动作。
苏庄宝辇花会目前有60多人,年龄大多集中在50、60岁,最年轻的5、6名成员今年也都已过而立之年。“现在喜好、热衷参与宝辇花会的年轻人不是很多。”张加玉告诉记者,苏庄宝辇花会的下一任传承人是年逾60的王华清,他是以前老会头的儿子,熟知苏庄宝辇文化。
苏庄宝辇花会,每年都会在正月初二至十六出会,参加各类踩街表演活动,平时也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近年来还参加了天津市旅游节、妈祖文化艺术节等演出活动。2014年,苏庄宝辇申请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庄人代代守护着宝辇,跑辇文化的传承就不会中断。”张加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