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流动提升女性经济地位和主体意识
阅读提示
通过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对迁移流动给经济地位、主体意识及性别观念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流动经历不但增加了流动女性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其职业层次和劳动收入,缩小了流动人口经济参与的性别差异。与此同时,迁移流动还提高了流动女性的自信、自立、自主等主体意识,有助于削弱不平等性别观念。
-杨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参与到城乡流动中,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迁移流动也为农村女性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但是关于迁移流动对女性个人发展的影响,学术界的看法并不统一。笔者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对迁移流动给经济地位、主体意识及性别观念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为了便于将流动人口与流出省未流动人口(以下简称对照组)性别观念进行比较,笔者从数据库中筛选了流出人口样本量超过100人的10个省份,对来自这10个省份的流动人口及其对照组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在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中,18岁~44岁青年流动人口占85.7%,因此,笔者以18岁~44岁流动人口和同龄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经济状况、主体意识和性别平等观念进行对比分析。
在这10个省份的调查问卷中,18岁~44岁流动人口的样本量2014份,参照组样本量3319份。
笔者首先使用交叉分析法、均值进行描述性分析,展现流动人口与对照组在经济参与、主体意识和性别观念方面的差异;其次通过回归分析模型控制其他因素,分析迁移流动和城乡等因素对性别观念产生的影响。
鉴于性别观念是连续型变量,笔者使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因变量为对性别观念的认同情况,自变量为城乡和迁移流动经历,控制变量为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收入对数和自主性六个因素。
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包括人口与经济特征、主体意识和性别不平等观念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人口与经济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城乡、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劳动收入和流动经历;主体意识包括自信、自立、自主三个变量或变量组。笔者用“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反映自信,用“很少依赖他人,主要靠自己”反映自立,用“购买自己用的贵重物品”“自己外出学习/工作”“资助自己的父母”三个变量反映自主;测量性别不平等观念的变量包括“男主外、女主内”“赚钱养家是男人的事”“丈夫的发展比妻子的发展更重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迁移流动对女性的积极影响
——迁移流动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
首先,迁移流动提高了女性就业率。92%以上的流动女性处于就业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5个百分点以上。迁移流动不但提高了女性就业率,而且其提高幅度大于流动男性,使得流动人口就业率的性别差异较对照组明显缩小。
其次,迁移流动提高了女性的职业层次。流动女性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仅为2.78%,从事各类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三个白领职业的比例达到12.88%,该比例是对照组女性相应比例的2.82倍;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工人这两个蓝领职业的比例高达84.34%,是对照组女性相应比例的3.35倍。分性别来看,流动女性从事非农职业的提高幅度大于流动男性,即迁移流动不但提高了女性的职业层次,而且与男性相比,职业层次的提高幅度更大,进而使得流动人口职业层次的性别差异缩小。
最后,迁移流动大幅提高了女性的劳动收入。流动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为18687.66元,比对照组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高11000元以上。从女性劳动收入占男性收入的比例看,流动女性和对照组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分别占同类男性的73.29%和50.23%,流动人口年均劳动收入的性别差异明显缩小。
——迁移流动提高了女性主体意识
流动女性的自信、自立、自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女性,特别是流动女性的自立和自主性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从流动女性主体意识的提高幅度看,自主性得分的提升幅度最大,与同类男性的性别差异明显缩小。
——迁移流动降低了对不平等性别观念的认同程度
面对“男主外、女主内”“赚钱养家是男人的事”“丈夫的发展比妻子的发展更重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不平等性别观念,流动人口的认同程度远远低于对照组,其中流动女性对不平等性别观念的认可程度最低,性别平等观念明显增强。
流动经历虽然能够显著降低女性对不平等性别观念的认同程度,但对男性而言,流动经历仅能显著降低对“男主外、女主内”的认同程度,对于其他三个不平等性别观念的认同程度影响不大。
——性别观念变化的回归分析
为了分别分析自变量对样本总体、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影响,笔者对研究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了总模型、女性模型和男性模型。其中,总模型的解释力为30.01%,女性模型和男性模型的解释力分别为33.01%和27.82%。
回归结果显示,迁移流动可以显著降低被访者对不平等性别观念的认同程度;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随着变量数据的增加,迁移流动对性别观念的影响程度不断减小。城乡对性别观念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加,伴随乡城流动即在被访者实现由农村到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城镇现代化增强了流动人口的性别平等观念。在控制变量中,性别、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均对不平等性别观念的认同程度有显著降低作用,女性、受教育年限越长、职业层次越高,越认同平等的性别观念。年龄和主体意识对不平等的性别观念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即年龄越大,越容易认同传统的、不平等的性别观念;年龄越小,越容易认同平等的性别观念。研究还发现,越具有主体意识的女性越认同不平等的性别观念,这可能与夫妻二人家庭和社会地位的高低有关,具体原因仍有待探究。
收入在男女回归模型中的作用完全不同,在女性模型中,女性收入越高,家庭和社会地位也会越高,对不平等性别观念的认同程度越低,对平等性别观念的认同程度越高。而在男性模型中,收入越高,家庭地位越高,传统的父权制越容易得到巩固,对不平等性别观念的认同程度也就随之提高。
因此,流动经历不但增加了流动女性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她们的职业层次和劳动收入,缩小了流动人口经济参与的性别差异。与此同时,迁移流动还提高了流动女性的自信、自立、自主等主体意识,有助于削弱性别不平等观念。总之,迁移流动对不平等性别观念具有显著的削弱作用,对倡导包含平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