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 给你磕一个—蓟县西井峪村
“磕一个”来自原乡物语设计团队,
是一次农物的文化革命的产物。
▼
原乡物语
最近,由“原乡物语”设计团队在厉寒来临之际,以西井峪当地物产为素材的首款文化伴手礼正式上线了,这是一次农物的文化革命。
原乡物语系列包装内的小米和核桃都是优中选优的西井峪特产。健康自不必多说。
东方美学注重味觉。味觉也是一个丰富的世界。
所以人们用“品”来鉴别层次
核桃、小米和茶叶一样,香味中有一种“恬淡”
没有刺激的味道,而是平淡的融化并循环在你的鼻腔;口腔中,悠长。
如同茶道、斗茶需要茶具,核桃和小米也同样需要包含文化灵魂的器物来品味。
▼
原乡物语最有趣的是设计师不仅是选择了不同的材料做包装,而且把吃东西时有趣的行为和互动作为设计的核心。和以往仅仅是吃的单纯饮食欲望相比,这是更看重设计所呈现给人的心意和快乐。也包含了设计师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李傲
【一部】设计师品牌创始人
“我们应该传递快乐”
——设计师李傲
▼
极简是复杂的最终形式——达芬奇
“less is more.”
这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少即多”这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理念。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
麦色木盒细腻单纯,纹路如清流漱石。
“简单是为了表达更复杂的心理活动”,设计师说,越是想要表达的越多,越想要用简单的外形去包裹住内容,在体验到原乡物语的时候越能让人关注方体的内容,使用简单的外包装去包容设计师的设计核心——乐趣与文化。
“器”
磕石黛青如玉,兼具实用和设计感。
▼
“ 小时候,过年了…
爸爸爱用石头砸核桃给我吃,
对我来说,
这是件开心的事,
我在想…
我们该传递快乐。 ”
“磕一个”
▼
在原乡物语的核桃组中藏着一组叫“磕一个”的砸核桃专用工具,石质材料属于大自然,透着浓浓的质朴,持续的生命力。
“磕一个”放大了饮食品位的过程,给生活中增添了一种仪式感。
中国的礼产生于饮食,讲究饮食的规格,约束饮食活动,强调饮食的仪式。
如《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在快速的现代社会,古代的一些礼节和健康的饮食仪式应该继承下来。
磕一个的仪式感让吃核桃的过程变得有技巧性,在砸核桃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探宝”的紧张感和快乐感,同时砸出的核桃仁也有种战利品的成就感,多次反复兴许还能练就庖丁解牛的本事。
当拿起石头砸核桃,那酸爽......根本停不下来。
▼
核桃用最朴实的方法剥皮,才更有天然的味道
▼
老农用木竿打核桃,再用石头砸开
“斗”
▼
民以食为天,食以“乐”为先。
用木构托架上的斗来盛米,体会行为和互动带来的趣味和快乐。
一斗一锅一家人。
“磕一个”和“斗”都使人获得一种延时的满足感,它在人和食物之间建立一种时间和器物组成的距离美,把即时满足变成一种对生活的渴望,这种距离美让人意识到勤俭,礼节,感到快乐。在获取食物之前付出朴素的劳动;有仪式感的行为。这不仅是“礼”,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体现了东方的生活哲学。
“向上的托架”
托架用四块木板互相榫卯在一起,很有斗拱的建筑感
如同斗拱,它支撑着凝结文化灵魂的器物,“磕一个”和“斗”就放置在木架之上。中国人自古钟爱木头,因为它精巧美观、抗震、承重、立木顶千斤。木石也不乏质朴久远,积极向上的质感。
最后五边形木板下面就是贮藏着西井峪特产的核桃和小米
“一封来自大山的信”
“单纯并不是一个目标。当面对一个接近了事实的真实精神时,它便不知不觉地达到单纯性。”
峪栗
核桃
“一个设计能与享用者,产生有趣的互动,能带来一点点乐趣我就会很开心……对于价值取向仁者见仁,我更看重设计所呈现的心意和快乐。”
——李傲
健康礼物,送给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