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渔业资源衰退 天津渔民赴远海作业
打上来的海蟹。
渔民整理渔具。
停在码头上的渔船。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出海捕鱼已渐渐进入最佳时期。但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渔民们开始建造大船去远海作业。目前,天津市滨海新区有123艘远海捕捞船只,已经陆续出海作业。日前,笔者通过跟滨海新区沿海多名有着数十年捕捞经验的老渔民的交谈,通过他们的讲述体会出渔民出海捕鱼的艰辛,以及丰收后的喜悦。
一趟下来十天半个月
2015年4月11日上午,笔者在天津市滨海新区蔡家堡渔港码头看到,没有出海的渔民有的收拾渔具,有的检修设备,而一些渔家女则在码头上织补渔网。
45岁的赵船长正在自家的渔船上收拾渔具。这艘渔船长不足10米、宽约3米,仅有一个低矮的船舱。“我这是个小渔船,只有20多马力,只能在近海海域转。”赵船长说,他从19岁就开始出海捕鱼,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
“像我们这种60马力以下的小渔船,不能去太远的地方,大多在距离岸边20海里的近海海域捕捞。”赵船长说,小渔船出海的时间也不能过长,一般是当天出海当天回港,在码头上将捕捞的海鲜卖掉,第二天接着出海。
“以前我开的也是小马力渔船,两三个人在近海捕捞。”另一位船长张先生介绍说,随着经验和资金的积累,而且近海资源越来越少,他投资了480万元,建造了一艘42米长,350马力的钢壳拖网船。这艘围网捕鱼船围网半径达到了100米,捕鱼深度则可以达到水下1000米,而且还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灯光诱鱼”捕捞方式,即先通过水下点亮的灯光来吸引鱼群,再围起网来“瓮中捉鳖”。
“以前,像八带、梭鱼、黄花鱼、乌贼、对虾、螃蟹都有的是,一网下去小船船舱就装满了。”张船长说,过去,渤海湾的黄花鱼以小黄花鱼为主,它曾是我国四大海洋渔业资源之一,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它头骨里有两粒白色小石子,人称鱼脑石,滨海渔民称镇惊石,所以古籍里称它石首鱼。镇惊石是耳石,起平衡和听觉作用,对音响较为敏感,滨海渔民古有“击镲诱鱼”之法。
张先生说,当年,由两艘渔船结成对船乘风赶到渔场,闻黄花鱼的叫声确定海域。用随船携带的铜镲擦击模仿出黄花鱼的叫声,引诱鱼群聚集,待时机成熟撒下渔网将它们围住。黄花鱼有时捕满两条船舱还会有剩余,船上人唱出的优美号子声把喜悦之情传递给旁船。得到消息的其他船长,有时会在他们围好的渔网里再套一次网,利用娴熟的技术掏走一部分鱼,此举在当年并不为过,还会受到大家的称赞。
“以前,动辄就能捕捞上来几十斤、上百斤的大鱼,现在都是些小鱼小虾。”张先生说,他从18岁就跟着父辈出海捕鱼,可以说家门口的这片海养了他一辈子,可如今却越来越“失望”,只能建大马力钢壳渔船跑到浙江、福建一带海域,甚至更远海域。“一趟下来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捞到好东西,那可就赔惨了。”张先生说,现在的船上有冷藏设备,可将海鲜保存2个月,这样不用返回,在山东石岛和舟山群岛就近卖掉。
远海捕捞更艰辛
“在近海能打到鱼,谁愿意出远海啊!同样是打鱼,出远海更不容易,遇到的困难当然也就多一些。”51岁的刘翠波船长告诉笔者,远海捕捞因为出去的时间长,蔬菜、食品、柴油等物资补给也是个困难。
此外,远海作业还存在着安全隐患,于是在渔民的生活中便有了一些禁忌。比如在船上不能背着手站,也不能把双手插在衣服兜里站着,“这是实践经验总结的道理,行船颠簸,这样站立容易失去平衡摔倒。”刘翠波告诉笔者,对于每一位漂泊在海上的渔民来说,在船上凡事都不能随随便便,否则危险一旦发生,会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
刘翠波给笔者讲了这样一件事,证明了在海上该认真时一定不能糊弄。过去渔船抵御风浪灾害的能力有限,有时只能靠船锚,因此铁锚和锚绳的牢固至关重要,所以锚绳又俗称“锚本”。锚泊时渔船在风浪中摇摆,“锚本”与船头产生摩擦有时会磨损,因此船上的人要格外精心关注“锚本”的状态。
一次大风过后,一艘渔船上的“锚本”有了些磨损,船长要求把磨损的部分去掉后再接上。那次,负责插扣的人在绳子头的两面各插了三个扣,身旁有位老渔民让他再插两个扣,而他为了省点力气,用“好马拉不开三插”来搪塞那位老人。不料,之后这艘船在海上又遇到了大风,船体渗了水,需要别的船拖带回港。风浪中,“锚本”的插扣没能承受住巨大的拉力,中途断开,两艘船发生意外,只是万幸未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
远海作业有风险,但也有喜悦。在20多年的捕鱼岁月里,47岁的王船长有过很多美好的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2010年秋,他的船在南方海域捕鱼。收网时,船员们站在渔网两侧,像拔河一样攥住缆绳。他含着哨子站在船尾,一声哨响,众人开始拉拽。钢缆头套上两侧的转轴,飞快地向船上拉动,很快绿色的渔网已浮出水面,船员们一边收一边叠。大约30分钟,大半渔网露了出来,吊车开始发力,猛地一扯,渔网兜着一团白花花的鱼群摔在甲板上。鲅鱼、扁鲢鱼、蛤蟆鱼、皮匠鱼、黄花鱼、鲳鱼、沙丁鱼等等,还有一条1米多长的海鲈鱼。“这一网就卖了4万多块钱!”王船长笑着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事实上,捕捞作业除了劳累,渔民出海还有很大风险。海上行船因为天气恶劣而翻船或人员意外落水的事故时有发生。
“正因为如此,渔民们对平安有着强烈的期待。”滨海新区汉沽渔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说。2011年11月23日,津汉渔04278号渔船由韩方专属经济区作业返航途中遭遇大风天气。上午10点左右,渔船首舱门被巨浪掀开,大量海水涌进船首舱,船首开始下沉,船长立即用对讲机向船队发出求救呼叫,约3分钟后,津汉渔04278号被巨浪打倒发生侧翻沉入大海,船上8名船员全部落水。
同行船队的辽大花渔15005号距出事海域8海里,船长宋庆华收到呼叫信号后立即开足马力,迅速赶往出事地点,组织实施救助,在阵风10级伴着巨浪的情况下,宋庆华船长不顾个人安危顶风冒险将落水的8名船员全部救上船,经过16小时的艰苦航行,将获救船员安全送达石岛渔港。
宋庆华船长告诉笔者,当时时间非常紧急,渔船迅速赶往出事地点,当他们赶到时,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当时出事渔船已经沉了,8名船员都泡在海里,靠3块泡沫板才勉强漂浮在海面上,其中6人把着一块大一点的泡沫板,另外两人每人把着一块板子,如果再来晚一点,他们很可能会发生不测。”他说,泡沫板就像保温箱那样的材质,这3块板成了8个人的救命稻草。
“全国沿海省市都有远海作业的船只,一方有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汉沽渔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说,对于辽大花渔15005号宋庆华船长等人的见义勇为行为,滨海新区汉沽渔业协会还专门向辽宁省渔港监督局发出感谢信,对“辽大花渔15005”号渔船全体船员临危不惧、无畏无私、乐于助人的高尚行为表示感谢。(刘长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