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避雷设施引下线被接在下水管 危险电压隐患
近日,只要得知要下雨的消息,住在滨海新区塘沽大连东道东海云天高层小区的居民就不踏实。该小区部分高层楼顶避雷的引下线,用普通导线连接到通向全楼的铸铁下水管道上。居民担心,一旦打雷下雨会被雷击伤。
现场情况
昨天中午,记者在小区居民带领下,来到该小区2号楼29层顶楼露台,看到在外墙上安装了一圈手指粗细的钢筋避雷带。每隔一段距离,从避雷带上引下一根引下线,直接用普通导线连接到露台上半米多高、通往各楼层的铸铁下水管上。而且导线用铁夹子固定在管道上,铁夹子可用手随意转动。居民认为,虽然铸铁的下水管能起避雷作用,但是绝不能“替代”接到土地里的引下线,“铸铁的下水管都是通到室内的,一旦它起到避雷传电的作用,强大的雷电电流被引入室内,后果可想而知。另外,用普通导线和铁夹子连接,巨大的雷电电流会引发导线超载短路,甚至引发火灾。”随后,记者随机在该小区的1号楼和3号楼看到,避雷带的引下线也都用普通导线和铁夹子接到了下水管上。
多重隐患
随后,记者在6号楼的楼顶看到,该楼的避雷带锈蚀并损坏。多根连接避雷带的引下线没有与楼体的“基础”或与地面的土地连接,而是单摆浮搁地悬在半空。对此,居民表示,这是因为避雷设施缺乏日常维护和管理造成的,另外常有居民将这里的避雷带当成晾晒衣物和被子的晾衣架,避雷带的钢筋长期遭水浸泡,造成锈蚀和损坏。“建筑物避雷就是把雷电流引入地下,引下线的作用是把避雷带接收的雷电流导入地下,如果引下线与避雷带没有‘接地’,这些避雷设施就形同虚设。”居民说。
规范严格
从事多年高层建筑设计的某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杜建忠表示,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版)》,防雷设施应利用建筑构件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与楼体基础接地,直接埋入土壤中可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作为引下线。虽然下水管与土地相通,但其接地电阻并不符合防雷安全要求,因为下水管在楼宇中有很多的“引出点”(即各家的下水口),所以一旦遭受雷击,会因接地电阻值等原因,在一些引出点上有极高的危险电压,极容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或引发火灾,因此是绝不允许将避雷设施的引下线接到下水管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