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部分行政村今年试点建设农村社区
天津北方网讯: 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新区将深入探索创新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聚集城乡社区工作力量,逐步构建起适应新区功能定位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今年新区将新建、提升改造至少20个社区服务站,并在重点涉农街镇选择28个行政村或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促进新区城乡社区统筹协调发展。
提升城乡社区硬件设施
2015年9月,杨家泊镇东庄坨村综合服务站经过改造后投用,服务站整体的设计风格、功能设置与街道社区服务设施基本一致,记者看到,服务站里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共开设了计生、民政、社保等6个服务窗口,服务事项、功能职责全部张贴上墙,村民可一目了然,此外图书阅览室、村民学校、多功能活动室、党建室、生产技术服务室……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虽然相比社区居委会的规模较小,但是在运行模式上一样,实行“一站式”办公。
记者了解到,仅2015年,新区就对120个村委会的服务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这是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提升工程的其中一部分。自2010年滨海新区在18个街镇全面推动社区服务中心(站)提升改造工程以来,截止到2015年底,已经耗资4亿余元,共新建面积不低于6500平方米的街镇社区服务中心11个,新建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57个,完成129个老旧社区服务站提升改造,为更好开展社区服务管理创造了基础条件。
今年,新区将继续加快建设街镇社区服务载体设施。推动胡家园街、新城镇社区服务中心主体建设;完成杭州道街社区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并投入使用;争取中塘镇、小王庄镇、新河街社区服务中心开工建设,争取杨家泊镇、大沽街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立项,并新建、提升改造至少20个社区服务站。
探索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
随着滨海新区城市的发展,呈现出了城乡社区数目庞大、发展模式多元化的特点。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2015年227个社区“两委”和139个村级组织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目前,滨海新区共有社区居委会263个(含25个社区筹备组),以及村委会139个。其中涌现出了“泰达模式”、“寨上做法”等社区治理经验。随着功能区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人口逐渐增多,例如中新天津生态城,随着人口的聚集,目前的居民已经达到了3万人,生态城在社区治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副处长刘功介绍说:“新建社区比较年轻化,困难户少、老年人少,居民对帮扶服务的需求少,对心理释压、健康引导、精神文娱生活的需求更多,生态城在社区治理模式、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具有代表性、可复制性,在新区还有类似新建区域包括空港、临港经济区和中心商务区等,新老社区的融合与发展也是新区的一大特点。”
今年,新区将探索创新有区域特点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巩固“泰达模式”等社区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功能区、不同街镇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做到突出特色,百花齐放,拓展社区民生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打造“互联网+”社区服务平台。继续推动中新天津生态城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并在有条件的功能区新建社区居委会,有计划地推广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社区治理模式。
针对农村的基层治理模式与城市社区的不同,今年新区将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滨海新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滨海新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重点涉农街镇选择28个行政村或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指导完善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协商机制,促进新区城乡社区统筹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