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 主动出击 推进立体化风险管理

09.05.2017  01:21

            在税收风险管理上,实现业务聚合,进行数据整合,探索系统融合;在风险识别上,尝试环节前置,提高风险识别反应速度,着力抓早抓小,提高风险预先防范能力,完善应对方法,提高差别化管理水平。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登记门槛大幅降低,市场主体更加多元,纳税人涉税事宜日趋复杂,防范税收风险、净化整体税收环境的任务异常艰巨,同时纳税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些对税务机关运用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理念进行风险防控、实施差别化精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税收风险管理的推行需要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程控制,通过建立与风险管理流程统一配套的组织运行机制,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征管业务全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中,完成征管资源从“分散兵力、被动防范”的平面化一线管理,向“抓住重点、主动出击”的立体化分级管理的转变。

            实现业务聚合。在具体实践中,税收风险管理由风险监控部门、税种管理部门、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稽查部门和纳税服务部门5个专业化机构协同推进。随着税收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多变,迫切要求由市局风控中心牵头抓总,深度统筹,变按税种管理为以纳税人为单位的归集管理,整合推进各部门风险管理项目,解决对同一纳税人不同税种多头推送、多次应对的问题。在现有“两级风险识别、三级风险应对”的基础上,由市局设立专项经费,组建专家团队集中负责重点税源企业和重大专项风险管理工作,防止出现大范围、系统性“塌方”。

            进行数据整合。这包含数据的物理整合和化学整合两个层次。物理整合即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建设涵盖征管数据、发票数据和各级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报送的第三方数据的数据仓库,不断拓展数据来源、丰富数据内容,以满足税收风险管理对数据的需求。化学整合是对税收数据的增值应用,将各项征管工作信息化流程、纳税人生产、经营行为所形成的分散的海量涉税数据集中存储、处理和展现,通过开发风险自动扫描功能,实现数据的分类调用和定向筛选,准确测算、分析出涉税风险点。

            探索系统融合。基于决策支持风险管理系统,推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出口退税系统等税收业务系统全面融合,以税收风险管理为总目标,打通事前事中事后连接通道,形成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风险管理流程之间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无缝衔接的格局。探索在电子税务局流程搭建中融入风险管理理念,在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填报表证单书过程中设置风险锁定、提示应对的服务机制,实现实时动态监控功能。

            风险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环,为后续环节提供精准指向和具体对象。只有在快速准确分析判定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程度的基础上,才能够及时主动出击、选择适当有效的方式应对处理,实现风险防控“精确制导”。

            尝试环节前置,提高风险识别反应速度。税收风险识别必须做到以快制快,第一时间“”出风险,最短时间堵住漏洞。为此,天津市国税局创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将风险识别环节置于受票方未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之前,从而快速有效地遏制了虚开高发势头。

            着力抓早抓小,提高风险预先防范能力。提高风险洞察力,需要依托大数据应用等科技防控手段,增强风险管理指标和行业评估模型的指向性和针对性。通过对纳税人经营活动、决策活动和财务核算处理等涉税活动的实时全程监控分析,切实完善疑点排查和风险预警措施,快速定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发现潜在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因素,采取与其风险类别等级相适应的应对策略。

            完善应对方法,提高差别化管理水平。探索借鉴对税收违法“黑名单”纳税人实施惩戒的思路,由市局建立风险企业档案数据库,将高风险纳税人及其办税人员信息纳入其中,与实名办税制相结合,实行动态监控。盯紧高风险纳税人发票初始核定、增版增量、领用开具、进项抵扣、纳税申报和注销迁移等关键环节,多环节多节点做好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