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6月13日06版刊发消息:天津 为企业送上创新“金钥匙”
作为我国传统轻工制造业基地的天津,曾创造出家喻户晓的“三大件”品牌: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蝴蝶缝纫机,那是一个时代的骄傲。然而随着信息化工业的飞速发展,老工业基地还能焕发青春吗?
“滴滴……”位于天津市河东区的飞鸽自行车专卖店里,一辆自行车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款超级自行车能够根据心率、坡度等智能推荐最佳骑行方案,还能实时推送天气情况,提供骑行计划建议……”店员向前来买车的顾客推介。2015年10月底,我国第一款具备量产条件的智能自行车在飞鸽正式下线。这款超级智能自行车,共有90多项专利。原来只卖300多元一辆,现在4000多块钱一辆,高的可以卖到3万多元。截至目前,网上预订超过50万辆,仅2015年“双11”一天销售就超过4000辆。
不日新者必日退,天津知势谋事找准定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调结构、转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释放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
抓住“金钥匙”打开企业财富大门
科技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只有抓住这把“金钥匙”,企业才能打开财富宝库的大门。
“我们公司的‘BuMA Supreme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成功植入多名欧洲患者体内,这是国内企业第一次在欧洲发达国家进行的正规临床验证试验”, 赛诺医疗公司总裁孙箭华骄傲地告诉记者。
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心脏支架,成功解决了目前药物支架产品普遍存在的载药涂层开裂和药物残留问题,能有效抑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后期血栓形成,打破了国外产品在我国高端冠脉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垄断地位。目前,赛诺产品已覆盖全国27个省市及地区,进入三甲重点医院超过650家。
赛诺医疗是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翘楚。从2010年开始,天津看准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最具活力、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将“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制胜一招”,启动了“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去年底,又提出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强调:“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未来。”
如今,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收入在一个亿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顶天立地”,成为天津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去年底,工业领域的科技小巨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的48.4%。
“十二五”期间,天津全市共筹集财政资金20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1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全市660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选派400余名科技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到去年底,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有90%以上是科技小巨人。它们为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天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从2014年开始,天津实施《天津市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4—2016》,按照“改造提升一批、专精特新一批、产业转型一批、关停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载体升级一批”六种路径着力实现中小企业向“高大上精优”的华丽转身。
在天津奥瑞克电梯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引进自德国的折弯机器人、日本松下焊接机器人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偶尔能看到几个工人。公司董事长刘永远说,政府给予各项补贴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公司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全自动生产,引进的自动化机器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对那些“不会转”的企业,天津市13个政府部门一齐发力成立“万企办”,组建近600个服务组对准转型难点、堵点和痛点,打出“组合拳”。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1.2万家企业完成1.5万个转型升级项目,落实财政27亿元,完成技改项目4900个。
楼宇经济为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初夏傍晚,海河岸边,意式风情街游人如织。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的意式风情区,有保存完整的欧洲建筑近200栋,2011年,意式风情街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在有历史的地方,聚集高品质的企业”,吸引了许多高端企业纷纷落户。
然而,经过摸底调查,全市尚有1300万平方米的空置商业、商务楼宇,去库存压力巨大。
从2011年起,天津从全市商务楼宇中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楼宇,精心培育。市政府设立了“亿元楼宇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市区两级财政累计下拨扶持资金11.7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31,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放大作用。截至去年底,天津正在运营的商务楼宇达778个,全市楼宇经济实现税收622.4亿元,有171个税收超亿元的楼宇,入驻楼宇企业总数达6.46万家,从业人员51.9万人。
耿文鹏在南开大学毕业后决定自主创业,去年7月成立了易美佳人科技有限公司。让他没想到的是,刚刚入驻就享受到了创新大厦“管家+专家”式的全方位服务。“很多企业并不了解自己可以享受哪些政策,我们大厦管理团队首先把这些政策吃透,再深入企业宣讲,搞培训,有时候还把政府部门负责人请来,集中给企业宣讲政策。”创新大厦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鸿义说。
截至2015年底,天津市服务业税收1039亿元,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楼宇经济税收贡献率达50%以上,为优化天津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创新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到“十三五”末,天津的亿元楼宇数量力争达到400座,楼宇经济税收力争达到1000亿元,真正实现“立起来的开发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行政改革为企业发展降本提效
今年6月1日,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在天津自贸区开始试点。这天上午,准备在天津自贸区落户企业的王喆传来到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行政审批大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几分钟就完成了企业名称申报登记,他又在窗口办理了企业设立手续,很快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以前企业注册起名,就像自己生的孩子,名字自己却决定不了。现在只要不违规、不重名,就可以随时随地网上自主申报,减少了时间,降低的是无形成本。” 王喆传述说着如今的变化。
天津市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构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总抓手,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围绕实现行政高效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推动“放、管、服”三管齐下,努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化、审批环节最简化、审批服务便利化。
2014年5月20日,滨海新区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行政审批局,率先完成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的全部划转。2015年4月,天津市16个区县全部成立行政审批局并平稳有序运行,成为全国首个所有区县都做到“一颗印章管审批”的省级地区。如今,这项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比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能够受理的151项行政审批事项,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申报。
古德里奇航空结构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发动机短舱部件维修。“清关时间从3个工作日直降到不足半小时。加上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后,可以几个星期集中申报一次,不用每次都单独跑一趟。光这些,企业就减少了三成物流成本。”公司总经理刘杰告诉记者。
“为国家试验制度,为地方谋发展。” 自贸区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贸易便利化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90项具体任务已全部启动实施,其中49项已经完成,先后两批推出的175项制度创新清单中,128项已落地实施,其余47项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前,天津自贸区正呈现出令人惊艳的聚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