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钢构天津公司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机器“焊将”打响创新品牌

06.12.2016  17:47
记者    孙祎
   
   
发表于《天津工人报》2016-12-5。       
   
   
                本报讯    11月中旬,在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内,一场“特殊”的欢迎仪式吸引了千余名职工围观。两个肩负重要焊接使命的“机器人英雄”载誉而归,顺利完成了北京新地标——中国尊项目的高难度焊接使命,把中建钢构“工业4.0”的创新焊接技术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相对于传统机器人的大批量定制,由中建钢构制造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可以代替高级焊工完成高难度焊接工作。为了展现中建钢构“工业4.0”的创新技术,中建钢构与全国焊接行业的佼佼者同台竞技,最终用实力取胜,承接了中国尊项目巨型钢柱焊接任务。“中国尊项目作为北京的新地标,不仅创造了8项世界纪录、15项国内纪录,在构建制作中,也一度出现了构件难度太大、钢板墙厚度太厚等困难,尤其是这个项目质量技术要求高,给高级焊工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中建钢构焊培中心、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杨鹏告诉记者。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塑造中建钢构天津公司的品牌,杨鹏与创新工作室的另外5名成员,共同研发出了两台可替代高级焊工且灵活自如的自动焊接机器人。   
                记者现场看到,中建钢构研发制作的自动焊接机器人不仅灵活小巧,而且大大降低了焊接难度。杨鹏告诉记者,单条焊缝机器人焊接需5小时,人工则需7小时。   
自动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了多年的焊接工艺和焊接经验,形成了领先于同行业同类别机器人设备的优点,具有解决平焊、横焊、立焊3种焊接位置的近10种坡口形式焊缝的自动焊接软件功能。操作人员只需在软件中选择实际工件对应的坡口形式,焊接机器人即可通过焊丝接触传感进行自动检测并获得工件的板厚、坡口角度、根部间隙、焊缝长度、位置偏移量等焊缝信息,并自动演算出最适合的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接时间、摆幅、层数等焊接参数,最终实现多层多道焊接。自动焊接机器人的应运而生,不仅免去了传统机器人焊接的示教过程,还缩短了焊接时间,降低了难度,解放了劳动力,一举多得。   
                “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有效地缓解了车间高级焊工短缺,人工效率较低等问题,以前一个田字形构件焊接难度大,4米的高空攀爬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在采用焊接机器人,人员只需进行辅助工作就可以了。加之机器人可持续作业,效率大为提升,而且机器人焊接规范,焊缝成型质量好,可一次性成型,焊接效率可提高60%,在中国尊项目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这个机器人特能干,真的很不错。”中建钢构总装二车间主任孙鹏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