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代售理财诱饵 买保险要避开四个雷区

10.01.2016  17:36

   天津北方网讯: 截至今天,市消费者协会联合本报经济新闻部启动的保险行业专题投诉已整整两周。其间,“消费直通车——今晚3·15热线”专栏电话27509381共接受市民保险消费类投诉累积120余件。投诉显示,四大问题困扰消费者较为突出。

   银行代售埋隐患

  虽然银行代售保险近年来已经被叫停,但是此前银行代售保险的问题逐渐显现。消费者蒋女士投诉称:“我6年前去银行存钱,是银行柜台里的工作人员给办的。当时说是每年存1万,5年后可取,利率较高。可是我现在去取的时候,发现当初购买的竟然是保险。后来保险公司调出了录音,证明我当时确实不知道买的是保险产品。”与蒋女士类似,不少消费者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称自己本来是去银行定期存款,但是稀里糊涂就被推销购买了保险产品,而且连保单当时都没有看到,只能听银行工作人员的口头介绍,等取钱时才发现,根本不能像当初工作人员所说的可以五六年后把本金取出来。

   以理财为诱饵

  消费者高女士说:“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推销时说是理财型产品,1年存1万,5年就可以取出来,而且还有分红。我当时就以为是理财了,于是就买了,后来才知道买的就是保险,根本不是理财。如果当初工作人员如实说明,我就不会买了。”在记者接到的投诉中,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表示,保险推销人员打着“理财”的名义进行保险推销。

   票据提供不积极

  消费者马先生反映说:“我2007年去银行存钱,被银行柜台里的工作人员推销保险,购买后,当时给了收据。但是,之后每年只有人来催缴保费,却没有人给寄送相关的缴费票据凭证。”另一位王先生则反映称,自己购买保险的前两年有人给送票据,但是后来就没人给送了。

  口头承诺难兑现

  记者梳理消费者投诉发现,市民反映保险销售人员在推销过程中的一些口头承诺,因无法实现而引发的消费纠纷占了一定比例。对此,市消协人士特别提醒市民,购买保险产品或其他商品时,不能轻信商家或者推销人员的口头承诺,要将其落实到合同中,或者落实到发票上,以便日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明天14时至17时,市消协人士与本报记者将继续联合值守“消费直通车——今晚3·15热线”,您在保险等消费领域若遇侵权问题,可拨打电话27509381进行投诉。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