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防震减灾举措 地震烈度速报预警项年内试运行

04.05.2015  09:55

      今晚网讯 前不久,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损失。地震,这个让人们谈而生畏的名词,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居安思危,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是需要全民参与的社会事务。2015年,本市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将有哪些新的举措和突破?新报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地震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振海。

  监测台站守在防震减灾前沿

  李振海告诉记者,本市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已取得了良好成绩,在地震监测工作上成绩突出。目前,本市已建成31个陆地台、2个海域台、120个强震台、15个前兆台和12个卫星基准站组成的立体化地震监测台网。2014年,地震观测数据连续率达98%以上,在年度全国评比中创下了14项前三名的历史最好成绩。本市加强“首都圈”“环渤海”区域地震联防协作,核实各类前兆异常17项,创新研发GNSS高精度数据、地脉动等地震预测新方法。

  推动京津冀地震预警一体化

  2015年,本市重点围绕地震预警、震情跟踪、断层探查、群测群防、法规建设、应急准备、科普宣传等方面,谋划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要将防震减灾纳入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启动开展京津冀防震减灾协同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发挥天津地震预警示范作用,推动三地地震预警、强震风险源探测、城乡地震安全、应急协同、科技创新一体化建设。

  预警系统示范项目年内建成

  今年,本市要强化地震台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颁布地震监测设施布局规划,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要加快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示范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入试运行。制定地震预警管理制度,建立发布标准。严格落实“宏观异常零报告”制度。要完善水文、地震、气象等多学科的观测资料共享机制,深入开展地震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

  确保新建改扩建工程达到抗震要求

  本市在抗震设防监管方面,提出要确保新建、改扩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严格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加强重大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监管。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加强地震小区划和地震地质构造探测等基础性工作。加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建设,健全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提升灾情信息快速获取、研判和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物资储备调配机制,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应急演练。推进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颁布实施。

  本市将研制在线网络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研发一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作品。创建1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4个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5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