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三个结合”促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
陇西县抢抓创建全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县的有利机遇,坚持按需选派与外引下挂、精准扶贫与科技创新、激励保障与考核监督相结合,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到贫困乡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等“前沿阵地”创新创业,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坚持按需选派与外引下挂相结合,选准特派员。一是规范选派程序。通过“征询需求、发布公告、报名选拔、考察确定、研究下派”的五步流程,优先从专业人才队伍、优先从新就业的大学生、优先从有特长的在职人员中选派科技特派员,不断提高选派质量。同时,按照“双向选择、按需选派”的原则,组织科技特派员与用人单位对接,建立了供需沟通、自愿选择的平台,增强了选派的针对性。二是注重提质扩量。坚持保证数量和提升质量并重,制定印发了《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科技特派员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2014年底在册的77名科技特派员进行了清理整顿,退返特派员13名;以体现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新选派特派员113名。目前,全县科技特派员总数达177名。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了特派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三是引派科技人才。以打造“药都科技人才”品牌为目标,引进全省第四批科技人才、甘肃中医学院副教授田永衍挂职副县长主抓中医药产业,选派市县10名农口专业人才挂任科技副乡镇长,并培育组建省级中医药产业研发中心3个,引进北京博诺威医药科技人才开发团队1个,为科技创新、人才孵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
坚持精准扶贫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用活特派员。一是助推精准扶贫。推行“1+1+1”的服务模式,即:每个贫困村选派1名精准扶贫科技特派员、组建一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每个产业成立1个专家服务分队,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目前,全县选派精准扶贫科技特派员93名,组建由342名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93个,成立由58名副高级以上农口专家组成的服务分队6个,帮助贫困村制定精准扶贫规划计划210多个、联系产业项目65个、培训群众7300多人(次)。二是促进创新创业。通过政策倾斜、优先扶持等措施,县上每年从50万元的人才专项经费中列支不少于20万元支持科技特派员主持和参与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今年以来,科技特派员牵头申报星火科技项目7项,争取到位资金223万元,引进转化先进适用技术10项。按照“特派作用明显,科技支撑有力、典型示范有样”的标准,创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团队2个、科技特派员示范企业和示范社4家,增强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力推产业发展。对科技特派员提出了“六个一批”的工作要求,即:组建一批科技服务团队、创建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实施一批产业发展项目、推广一批先进科学技术、培育一批科技致富典型、壮大一批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期间,特派员引项目、建基地、搞示范、接龙头,对产业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先后培育陇西药圃园、清吉洋芋集团、晟农联合社等名园、名企、名社18家;帮助实施农业发展等项目73个,协助中天羊业、清吉洋芋集团成功上市,陇西药圃园、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升级为省级示范园区,并在第21届兰洽会上协助签约项目4项,实现了贡献比率最大化。
坚持激励保障与考核监督相结合,管好特派员。一是完善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工作,先后3次修订完善了《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对下派科技特派员实行“三保一奖”政策,即:保留职务、保留待遇、保留编制,对贡献突出的科技特派员给予奖励。科技特派员除享受原单位工资待遇之外,还根据有偿服务原则获取派驻单位一定报酬,调动了特派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健全激励措施。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科技特派员选拔领军人才、提拔使用、评定职称、申报科技项目,近年来,先后有6名特派员选拔为县管拔尖人才,17名特派员申报省市科技项目28项,4名特派员得到提拔使用,7名特派员评定了高级职称。同时,确定每月15日为人才工作宣传日,在县电视台开设“才智访谈”栏目,对县委人才工作部署、优秀特派员典型事例等进行宣传;建立县上领导联系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帮助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48件,营造了科技特派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作为的良好氛围。三是严格考核监督。根据科技特派员派驻单位实际情况,分类设置了考核指标,签订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三查一通报”考评机制,即:日常查工作情况、半年查工作进展、年终查工作结果,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在年终考评时,将科技特派员做为特殊群体单独核定优秀名额,并对考评不合格的予以清退,有效预防了派出单位和服务单位“两头管,两头空”的现象,提升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了干事创业最大化。